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調適 - 教育百科
調
ˊ
ˋ
  • 漢語拼音 tiáo sh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o shì
解釋:
  1. 心理學上指個體為順應環境要求,而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環境。
    【例】面臨如此重大的打擊,他需要時間調適心理,然後重新出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調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o shì
解釋:
1.調和順適。《淮南子.詮言》:「陰陽之始,皆調適相似。」
2.意指當個體遭逢新的情境與刺激時,既有的認知結構(基模)無法有效因應環境要求,個體會改變既有認知結構(基模)以符合環境要求,進而保持平衡。換句話說,當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基模)在因應新刺激時,主動將既有的認知結構(基模)做大幅度的調整,以適應新環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調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commodation
作者: 劉麗雲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治療名詞。是指視覺器官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認知發展理論中,個體為順應環境要求而形成心理改變的方式之一。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為與他人或團體保持和諧關係之自我改變也稱之調適。當被應用於舞蹈治療時焦點放在促進參與者的調適與溝通上,各種不同原因導致與社會接觸時有困難的人,可發展出一些互動的接觸。在這環境中,患者為了能與他人或團體溝通時,必須能查覺自己的身體訊號,以及了解他人姿勢和動作溝通方式的慾望和能力。患者慾望和能力的發展以及內在的韻律必須與他人配合,這是一種調適的過程,調適是被用來發展社會關係的擴張和能力。能夠與他人協調一致地律動是一種基本的人際互動,例如:與他人一起沿著一定路線平行移動,或是在團體中轉圓圈。在和別人相遇一開始就需要有這種協調,這種相處能否持久也有賴協調,因此,如何在這些互動中安逸自然便是團體治療的目標之一 ── 調適。互動、溝通、退縮、挫折、分享、容忍、接受批評,以及我們在治療情境中所辨識出的團體動力之全面互動,這些都是調適的過程。
參照: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Dance Therapy 》1981.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調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ccommodation
作者: 鄭芬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依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的觀點,個體在認知發展時,為了使內在心理狀態達到平衡,必須發揮適應的能力,「同化」與「調適」是兩個主要的歷程(參見「同化」)。如果不能用既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新刺激,就必須改變既有的認知結構去適應新情境的要求。因此調適可補充同化之不足,故調適可以使認知結構不斷的改變與擴大,這也是個體智能發展的整個過程。
  就兒童認知發展來看,外在的刺激很多,故認知結構會經常發生「不平衡」,兒童要使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釋刺激或各種情境(同化作用),也經常會向大人問「為什麼」、「然後呢」、「怎麼辦」等問題,是兒童已經無法用既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新情境,故需要長輩的協助,拓展自己的認知以了解新刺激(調適作用),是調適的典型例子。
  另一種「調適」的意義是:由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個體為適應社會環境,例如社會有各種不同的社會規範,為了與別人維持和諧,或不與團體發生衝突,所以作某種程度的自我改變,以合乎社會規範。這種調適作用是為適應社會的要求,意義與「適應」相同。
  另外由生理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個體經由各種感覺器官接受外在的刺激,在某個刺激情境處久了,生理回饋系統會自動的調適因應,是一種生理的調適歷程。心理上也有調適的情形,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或是突然黑暗時會覺得伸手不見五指,稍過一會兒就能看見一些形象,皆是上述的例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調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