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老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ㄧㄢˊㄐㄧˋㄉㄚˋㄖㄨˊ:「ㄌㄠˇㄅㄧㄥ」、「ㄌㄠˇㄖㄣˊ」、「ㄌㄠˇㄍㄨㄥㄍㄨㄥ」。
  2. ㄉㄨㄟˋㄓㄤˇㄅㄟˋ˙ㄉㄜㄗㄨㄣㄔㄥㄖㄨˊ:「ㄨㄤˊㄌㄠˇ」、「ㄌㄧˇㄌㄠˇ」。
  3. ㄕㄡˊㄌㄧㄢˋㄐㄧㄥㄧㄢˋㄈㄥㄈㄨˋㄖㄨˊ:「ㄌㄠˇㄕㄡˇ」、「ㄌㄠˇㄌㄧㄢˋ」、「ㄌㄠˇㄐㄧㄤㄏㄨˊ」。
  4. ㄔㄣˊㄐㄧㄡˋㄍㄨㄛˋㄕˊㄖㄨˊ:「ㄌㄠˇㄕˋ」、「ㄌㄠˇㄊㄠˋ」、「穿ㄔㄨㄢㄓㄨㄛˊㄌㄠˇㄑㄧˋ」。
  5. ㄋㄧㄢˊㄐㄧㄡˇ˙ㄉㄜㄩㄢˊㄌㄞˊ˙ㄉㄜㄖㄨˊ:「ㄌㄠˇㄐㄧㄠㄑㄧㄥˊ」、「ㄌㄠˇㄓㄨˇㄍㄨˋ」、「ㄌㄠˇㄗˋ˙ㄏㄠ」、「ㄌㄠˇㄉㄧˋㄈㄤ」。
  6. ㄐㄧㄚㄗㄞˋㄔㄥㄏㄨㄒㄧㄥˋㄕˋㄕㄤˋㄅㄧㄠˇㄕˋㄗㄨㄣㄐㄧㄥˋㄏㄨㄛˋㄑㄧㄣㄐㄧㄣˋㄖㄨˊ:「ㄌㄠˇ」、「ㄌㄠˇㄅㄢˇ」、「ㄌㄠˇㄨㄤˊ」、「ㄌㄠˇ˙ㄆㄛ」。
  7. ㄗㄨㄥˇㄕˋㄔㄤˊㄔㄤˊㄖㄨˊ:「ㄊㄚㄌㄠˇㄕˋㄊㄡˊㄊㄨㄥˋ。」、「ㄋㄧˇㄌㄠˇㄕˋㄊㄧㄠㄨㄛˇ˙ㄉㄜㄇㄠˊㄅㄧㄥˋ。」
  8. ㄏㄣˇㄐㄧˊㄖㄨˊ:「ㄌㄠˇㄩㄢˇ」、「ㄌㄠˇㄗㄠˇ」。
  9. ㄐㄧㄚㄗㄞˋㄒㄩㄥㄉㄧˋㄐㄧㄝˇㄇㄟˋㄆㄞˊㄏㄤˊ˙ㄉㄜㄘˋㄒㄩˋㄕㄤˋㄖㄨˊ:「ㄌㄠˇㄉㄚˋ」、「ㄌㄠˇㄦˋ」。
  10. (10) ㄐㄧㄚㄗㄞˋㄉㄨㄥˋㄨˋㄇㄧㄥˊㄔㄥㄕㄤˋㄖㄨˊ:「ㄌㄠˇㄧㄥ」、「ㄌㄠˇㄏㄨˇ」、「ㄌㄠˇㄕ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ǎo
解釋:
  1. 年紀大的。與「少」相對。
    【例】年老、老兵、老人 ◎
  2. 對長輩的尊稱。
    【例】劉老、于老、國之大老
  3. 熟練、經驗豐富。
    【例】老手、老練、老江湖
  4. 陳舊的。
    【例】老式、老套、老交情
  5. 原來的。
    【例】老家、老地方、老規矩
  6. 總是、常常。
    【例】凡事想想自己,別老挑人毛病。
  7. 很、極。
    【例】老遠、老早
  8.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
    【例】老師、老闆、老李
  9. 詞綴。加在動物名稱上。
    【例】老虎、老鼠
  10.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
    【例】老莊、黃老之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ǎo
解釋:
[名]
1.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形]
1.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老話題」。
6.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副]
1.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很、極。如:「老遠」、「老早」。
[綴]
1.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熟練、經驗豐富。
  2. [[動] ] 枯萎。
  3. [[形] ] 時間悠久的。
  4. 前綴,表示排行順序。
音讀: lā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年紀大。
  2. [[形] ] 陳舊的、時間長久的。
  3. [[動] ] 指老人去世,是一種委婉的說法。
  4. 名詞前綴。對人的尊稱。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nó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年紀大的人。《說文解字.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東周列國志》第八○回:「於是以文種治國政,以范蠡治軍旅,尊賢禮士,敬老恤貧,百姓大悅。」

2.年紀大。《戰國策.秦策五》:「秦王老矣,一日晏駕,雖有子異人,不足以結秦。」《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費詩》:「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3.對年長者或地位高者之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張老又私把自己餘資與魯氏母子,為日用之費。」《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如今要除下我手腳上的這個勞什子,除非你們老大爺親自來除,那能由你們這班奴才一句話,就輕輕除下來嗎?」

4.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

5.年久。宋.范成大〈食罷書字〉詩:「捫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佔花魁》:「原來這油鋪是個老店,從來生意原好;卻被邢權刻剝存私,將主顧弄斷多少。」《文明小史》第一回:「有一個老友,姓姚名士廣,別號遯盦,本貫徽州,年紀七十多歲。」

6.陳舊、過時、過往。如:「老調重彈」、「不敢嘗試而只會走老路,很容易遭到淘汰。」、「這件衣服看起來很老氣。」

7.原本、舊有。《紅樓夢》第九二回:「明兒不是十一月初一日麼?年年老太太那裡必是個老規矩,要辦消寒會,齊打夥兒坐下喝酒說笑。」《苦社會》第一回:「卻說中國地方,頂有名的是蘇杭兩省,有句老話,叫做『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8.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穆宗子列傳.勗》:「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9.熟練、經驗豐富。宋.蘇軾〈至真州再和〉詩二首之一:「老手王摩詰,窮交孟浩然。」《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也是個老滑頭,聽他說總不肯迎上去。」《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尋了一個老練的差人商議,告訴他如此這般。」

10.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11.很、極。《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其夜,秉中老早的更衣著靴,只在街上往來,本婦也在門首拋聲衒俏。」《文明小史》第四七回:「媛媛到檯面上一問,是假外國人叫的局。把臉一板,離著還有二尺多遠,老遠的就坐下了。」

12.當詞綴:

 ⑴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李」、「老王」。

 ⑵加在兄弟姊妹排行之次序上。《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或者像老三、老二候選個縣官,也與祖宗爭氣,我們臉上也有光輝!」

 ⑶加在動物名稱上。《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待要駁他,一時卻駁不倒,無如此時,自己是騎著老虎過海,可真下不來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怪不得人說你們『詩雲子曰』的人難講話!這樣看起來,你好像『老鼠尾巴上害癤子,出膿也不多!』」

13.老子及其哲學之簡稱。《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申不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晉書.卷五.孝愍帝紀》:「學者以老莊為宗而黜六經,談者以虛蕩為辨而賤名檢。」

14.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注音: ㄌ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