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閉症 - 教育百科
ˋ
ˋ
ˋ
  • 漢語拼音 zì bì zhè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ì bì zhèng
解釋:
正式診斷名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在兒童期發病,主要病理特徵為社交溝通與社交互動缺陷、以及侷限且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患者缺乏與現實環境接觸的能力與興趣,語言能力可能有缺陷。此病原因不明,尚無根治方法,早期治療則部分療效很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閉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utism
作者: 陳長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閉症是一種症候群。這類兒童在二歲以前就出現溝通和人際關係障礙,及重複同一行為的特徵。在分類學上,與精神分裂症及智能障礙皆不同,而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症(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自閉症」為廣泛性發展障礙症中最典型的一類,在一九四三年由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康納(L. Kanner)發表〔情感接融的自閉障礙〕一文之後,始引起各界的注意。根據多年的醫學臨床經驗,診斷自閉症的四大要件是:(1)出生至三十個月以內發病;(2)社會人際關係障礙;(3)言語溝通能力缺陷;(4)重複刻板的固執行為。
  自閉症的原因至今尚無定論,早期以心因論的說法為主流,許多研究試圖從父母教養態度及環境因素來解釋。其後,則為大腦機能異常的說法所取代。最近的研究發現自閉症的兒童有部分顯示染色體X脆弱症的現象。總之,自閉症的原因,甚難以單一原因來解。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自閉症兒童自幼即呈現各種自閉症的偏畸發展。第一項特徵是溝通上的障礙,其主要現象包括:不能將語言用在社交上;缺乏假想的及社會模擬遊戲;交談時各說各話,缺乏同步的互動;語言表達欠缺彈性,思考過程中欠缺創造力及想像力;對別人口語及非口語的表示缺乏情緒反應,不會以聲音的抑揚頓挫或加重語氣來調整溝通;在口語溝通時缺乏以手勢來加強表達意義的能力。
  第二項特徵是在社會及情緒的發展方面、社會人際互動上的基本障礙。其主要現象包括:體會別人社會情緒線索的能力不足;應用社交訊號的能力不佳;社會、情緒及溝通行為之間的整合力弱;缺乏人際社交情緒的互動表現。
  第三項特徵是行為、興趣和活動呈現侷限、重複和同一性。其主要表現包括:許多細節,不論新奇的或熟悉的,常呈固定僵化;特別是兒童早期可能對一些不尋常的物品產生特定的依戀。兒童可能會堅持從事不具功能的儀式性常規,或固定的特殊興趣和偏好,或對物品中沒有功用的某成分(例如氣味)特別有興趣,或對日常生活的細節和環境堅拒改變(例如不能改變家具的位置)。
  除了上述主要特徵之外,自閉症兒童也會表現出一些非自閉症特有的問題,如:害怕、睡眠及飲食障礙、亂發脾氣及攻擊行為等。自傷(如咬手、打自己)尤其在併有智能障礙者相當常見。大多數自閉症患者安排休閒活動時缺乏自發性、主動性及創造性,同時在應用概念於工作的決策過程中亦有困難(即使此工作為其能力可及者)。
  自閉症兒童智商可以從資優到智能障礙,但約有四分之三的患者有顯著的智能障礙。因此診斷自閉症之外,亦應診斷其智能是否正常。如果將智能與自閉症的診斷合併在一起,也可將自閉症分為高功能自閉症(智能正常至輕度智能障礙)、中功能自閉症(智能為中度智能障礙)和低功能自閉症(智能為重度或極重度智能障礙)三類。
  自閉症出現率為一萬人中約有三至四名。輔導自閉症兒童的原理包括:(1)運用學習理論;(2)注意實用的原則;(3)循序漸進或逐漸減退的原則;(4)避免一成不變的學習過程;(5)家庭參與及學習生活化。
  自閉症兒童的治療,其預後情形並不樂觀。少數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經矯治後,大致尚能適應學校及社會的生活,至於大部分自閉症兒童屬重度多重障礙,治療的成效甚為有限。
  國內專為自閉症兒童設立的特殊教育班,係於民國七十四學年(1985~1986)在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成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閉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