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海堂書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黃春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海堂書院為阮元總督兩廣時所創設;道光元年(1821)首設經古課,六年書院落成,位於廣州之粵秀山,其宗旨規制類如詁經精舍。據〔學海堂志〕載,辦學經費自道光元年至六年俱為阮元捐資。其後阮元於改督雲貴前,籌畫「在官無礙田地租息,撥充公用」,成為定例;後又捐銀四千兩發商生息,以為協濟。此舉實可視為由經營詁經精舍之經驗而來。
  學海堂因求兼通經史,調和漢、宋,故不立山長,改設學長八人,八學長責任與山長無異。學長出缺,由另七人公舉補額,肄業生則於八人中擇師而從。至於書院考課,以季課為主,由學長出經解文筆,古今詩題,限日截卷,評定甲乙,分別散給膏火。總之是只論學業,不求科名。因此在課業上,由〔學海堂志〕可知,阮元的辦法是諸生「或習經傳,尋疏義於宋齊;或解文字,考故訓於倉雅;或析道理,宗晦庵之正傳;或討論史志,求深寧之家法;或且規矩漢晉,熟習蕭選,師法唐宋名家詩筆。……各因資性所宜,聽擇一書專習,或先句讀,或加詳校,或鈔錄精要,或著述發明,學長稽其密疏,正其歸趣。」
  阮元弟子錢儀吉任學長時,總督盧坤且令設專額課肄業生十名,課以十三經、四史、文選、杜詩、韓文、朱子書,並專習一書;凡此皆不出阮元時之規模。所以後起如陳澧等人,均能博綜漢、宋,精通經史、輿地、音律等專門之學。
  學海堂另一重要的發展,在於今文經學的研究。今文經學,尤其是春秋公羊學,是從針對漢學所宗之古文經的疑偽與考證中興起的,它可說是由漢學傳統出發,而更上溯於西漢之專求微言大義,企圖回復原本的、真正的儒家,以孔子為典範。結果形成義理先於訓詁的結果。學海堂在這方面的轉變,雖說尚未完全發展至另一極端,但對於晚清兩廣一帶的學術風氣,實已發生深遠的影響。至於學海堂專課經古學的具體成果,便是〔皇清經解〕一千四百卷,與清廷官學所倡之宋、明理學,實已大不相同。
  學海堂與詁經精舍兩書院,在清代教育史上均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即以廣東言,張之洞督粵時所創辦的廣雅書院,即深受學海堂之影響。自嘉、道之後至晚清,原本專注制藝的書院風氣已有大變,並且漢、宋對立的壁壘也逐步打破,史學、義理,乃至詞章,皆在書院中重獲新的發展。所以在西學東漸之下,興學堂、廢書院以求貫徹變法之議日趨成熟,學海堂亦不得不因時勢之遷移,而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正式結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海堂書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