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安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ㄧㄥˊㄐㄧㄥˋㄋㄧㄥˊㄐㄧㄥˋㄖㄨˊ:「ㄐㄧㄥˋ」、「ㄋㄧㄥˊ」、「ㄒㄧㄤˊ」、「ㄗㄨㄛˋㄌㄧˋㄅㄨˋ」、「ㄙㄨㄟˊㄩˋㄦˊ」。
  2. ㄨㄣˇㄉㄤˋㄨㄣˇㄉㄧㄥˋㄖㄨˊ:「ㄨㄣˇ」、「ㄉㄧㄥˋ」、「ㄧˋ」。
  3. ㄅㄨˋㄨㄟˊㄒㄧㄢˇㄖㄨˊ:「ㄑㄩㄢˊ」、「ㄆㄧㄥˊ」、「ㄐㄩㄨㄟˊ」、「ㄓㄨㄢˇㄨㄟˊㄨㄟˊ」。
  4. ㄈㄨˇㄨㄟˋ使ㄕˇㄐㄧㄥˋㄖㄨˊ:「ㄨㄟˋ」、「ㄈㄨˇ」、「ㄇㄧㄣˊ」、「ㄔㄨˊㄅㄠˋㄌㄧㄤˊ」。
  5. ㄕㄣㄊㄧˇㄐㄧㄢˋㄎㄤㄖㄨˊ:「ㄑㄧㄥˇ」、「ㄨㄣˋ」。
  6. ㄓㄨㄤㄓˋㄕㄜˋㄓˋㄖㄨˊ:「ㄓㄨㄤ」、「ㄉㄧㄢˋㄉㄥ」、「ㄇㄣˊㄌㄧㄥˊ」。
  7. ㄘㄨㄣˊㄐㄩㄖㄨˊ:「ㄅㄨˋㄏㄠˇㄒㄧㄣ」、「ㄕㄣㄉㄧˋ」。
  8. ㄐㄧㄚㄕㄤˋㄖㄨˊ:「ㄅㄨˊㄧㄠˋㄙㄨㄟˊ便ㄅㄧㄢˋㄅㄚˇㄖㄣˊㄕㄤˋㄗㄨㄟˋㄇㄧㄥˊ。」
  9. ㄏㄜˊㄔㄨˋㄋㄚˇㄌㄧˇㄖㄨˊ:「ㄊㄚㄖㄨˊㄐㄧㄣㄗㄞˋ?」
  10. (10) ㄈㄟㄊㄚㄇㄧㄥˋ˙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ㄒㄧ」、「ㄉ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ān
解釋:
  1. 平靜的、穩定的。
    【例】安寧、安定、安穩
  2. 使心情平靜、安定。
    【例】安慰、安心、稍安勿躁
  3. 滿足於某一狀況。
    【例】安貧樂道、安之若素
  4. 安全、不危險。與「危」相對。
    【例】飛安、居安思危、轉危為安
  5. 裝置、設置。
    【例】安裝、安置、安插
  6. 存著、懷著。
    【例】誰知道他安的是什麼心?
  7. 加上。
    【例】亂安罪名
  8. 疑問詞。用於文言文:(1) 何處、那裡。
    【例】而今安在? (2) 豈、怎麼。
    【例】安能如此?
  9. 安非他命的簡稱。
    【例】安毒、吸安
  10.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ān
解釋:
[名]
1.平穩、安全、舒適的狀況或環境。如:「居安思危」、「轉危為安」、「苟且偷安」。《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2.安非他命的簡稱。如:「吸安」、「安毒」。
3.量詞。安培的簡稱。參見「安培」條。
4.姓。如漢代有安成。
[形]
1.平靜、恬適。如:「安寧」、「坐立不安」。《漢書.卷六四下.嚴安傳》:「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穩定的、靜止的。如:「生活安穩」。唐.楊烱〈渾天賦〉:「故知天常安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
[動]
1.使穩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裝置、設置。如:「安電燈」、「安門窗」。
3.加上。如:「安罪名」。
4.存、懷、居。如:「你安的是什麼心?」
5.習慣、熟悉。《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後安之。」
[副]
豈、怎麼。用於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傳.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代]
1.何處、那裡。用於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2.如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
[連]
乃、於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安自化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完好無事。
  2. [[動] ] 勸慰他人放心。
  3. [[動] ] 妥善的處理。
  4. [[動] ] 設置、放設。
音讀: ua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An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平靜。《說文解字.宀部》:「安,靜也。」《易經.繫辭下》:「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身而後語。』」《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安》:「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安樂、舒適。與「危」相對。如:「居安思危」、「苟且偷安」。《易經.繫辭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居不求安,食不念飽。」

3. 安定。如:「除暴安良」。《玉篇.宀部》:「安,定也。」《書經.皋陶謨》:「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隋唐演義》第五○回:「與死者發喪,周給其家屬,賞功罰罪,以安眾心,畜養銳氣,再進兵伐許。」

4. 穩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大惑也。」《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像這般的鬧起來,只怕安如磐石的中國,就有些兒不穩當了。」

5. 安全、身體無恙。元.王曄《桃花女》第一折:「你今日安然,明日無事,到後日午時,合該土炕上板殭身死。」《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內白鷂招妖》:「一見奴婢,便問聖上安否?」

6. 緩慢、徐徐。《廣韻.平聲.寒韻》:「安,徐也。」《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7. 靜止。唐.楊炯〈渾天賦〉:「故知天常安而不動,地極深而不測。」

8. 習慣、熟悉。《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後安之。」

9. 裝置、設置。如:「安裝」。宋.陸游〈東陽道中〉詩:「小吏知人當造句,先安筆硯對溪山。」《金瓶梅》第八六回:「買了兩個驢兒,安了磨盤,一張羅櫃,開起磨房來。」

10. 加上。如:「安罪名」。《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何須安一個『必』字在心頭,念念要恁地做。」

11. 存、懷、居。如:「你安的是什麼心?」。《西遊記》第三一回:「我豈有安心不救之理,快取水來。」

12. 豈、怎麼。《左傳.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漢書.卷三五.荊燕吳傳.吳王劉濞》:「主上雖急,固有死耳,安得不事?」唐.顏師古.注:「安,焉也。」

13. 何處、哪裡。《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14. 當連詞:乃、於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國安自化矣。」

15. 安非他命之簡稱。如:「吸安」、「安毒」。

16. 姓。如漢代有安成。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