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案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案書〕是王充〔論衡〕第八十三篇的篇名稱。案書,意即評書。文中王充列舉一些先秦到東漢間的著作,並分析各書的優劣之處。他認為著書立說必須得實,要能分辨是非,有益於富國豐民,並揭露無益於治國的道理,解決現實的矛盾;尤不可華虛誇誕,貴古賤今,善惡不論。其中首段批評墨家「薄葬右鬼」的說法是優厚死人的精神,而薄待死人的屍體,這種厚薄不相稱,表裡不一的行為,並不符合人情上「欲厚惡薄」的傾向。次段推崇〔春秋左氏傳〕接近孔子作〔春秋〕的本意,從觀察其說法與〔禮記〕和〔史記〕二書相合,即可驗證。不過王充認為書中記載許多怪事,違背了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原則;而且辭句稍簡略,可選取本書的外傳〔國語〕中的辭句加以充實。第三段批評公孫龍〔堅白〕之論「析言剖辭,務折曲之言,無道理之較,無益於治」,又批評鄒衍著書「瀇洋無涯,其文少驗,多驚耳之言。」此二人雖有大才,多是誇張狂妄,並無真實正確的驗證,缺少詳細審察。又例舉〔史記〕的〔三代世表〕說五帝三王皆黃帝子孫,但〔殷本紀〕卻記載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周本紀〕記戴姜嫄履大人跡而生後稷,太史公兼記兩種說法,卻未加以區別。第四段推崇陸賈〔新語〕對董仲舒有深厚影響,「皆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採行,事美足觀。鴻智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但高才博學的人,應對仲舒「雩祭可以應天,土龍可以致雨」的說法存疑。第五段,推尊漢代著書者中司馬遷很少主觀臆斷的解釋,揚雄沒有庸俗的評論,二人都如同黃河、漢水般淵深博大,但董仲舒因論說道術傑出,仍比二人高明。讖書說「董仲舒亂我書」,王充認為「亂」字為整理之意,孔子學說的全貌是經由董仲舒的總結闡述而確定。第六段,王充推崇桓譚「質定世事,論說世疑」難以企及,〔新論〕所說道理與〔春秋〕完全一致,雖然董仲舒談論道德政治值得嘉美,仍不及桓譚。王充又提到他的驗證方式是「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第七段,王充批評世俗「好珍古不貴今」,及同時代中文人相輕的缺點,認為「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論善惡而徒貴古,是謂古人賢今人也」其實「善才有淺深,無有古今,文有偽真,無有故新。」所以不應根據作品的年代改變評價的標準,而應實事求是,凡是好的作品都應仰慕。總上所述,王充的諸般見解未必正確,但他要求如實評價作者和作品的主張,則是治學的正確態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案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