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隆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ㄕㄥˋㄖㄨˊ:「ㄒㄧㄥㄌㄨㄥˊ」、「ㄌㄨㄥˊㄕㄥˋ」、「ㄍㄨㄛˊㄩㄣˋㄔㄤㄌㄨㄥˊ」。
  2. ㄔㄥˊㄉㄨˋㄕㄣㄏㄡˋㄖㄨˊ:「ㄌㄨㄥˊ」、「ㄌㄨㄥˊㄉㄨㄥ」、「ㄌㄨㄥˊㄓㄨㄥˋ」、「ㄌㄨㄥˊㄑㄧㄥˊㄏㄡˋㄧˋ」。
  3. ㄊㄨˊㄑㄧˇ˙ㄉㄜㄖㄨˊ:「ㄌㄨㄥˊㄑㄧˇ」。
  4. ㄗㄥㄍㄠㄖㄨˊ:「ㄌㄨㄥˊㄅㄧˊ」。
  5.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ㄌㄟˊㄕㄥㄏㄨㄛˋㄅㄠˋㄓㄚˋㄕㄥㄖㄨˊ:「ㄌㄟˊㄕㄥㄌㄨㄥˊㄌㄨㄥˊ」、「ㄓˇㄊㄧㄥㄉㄠˋㄏㄨㄥㄌㄨㄥˊㄧˋㄕㄥㄈㄤˊ˙ㄗㄐㄧㄡˋㄉㄠˇ˙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óng
解釋:
  1. 盛大。
    【例】隆重
  2. 程度深厚。
    【例】隆冬、隆恩、隆情厚誼
  3. 興盛。
    【例】興隆、隆盛
  4. 高起、增高。
    【例】隆起、隆鼻
  5. 狀聲詞。形容雷聲或爆炸聲。
    【例】轟隆、雷聲隆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óng
解釋:
[形]
1.豐富、盛大。如:「隆重」。《淮南子.繆稱》:「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禮不隆而德有餘。」
2.深厚。如:「隆冬」、「隆恩」、「隆情厚誼」。
3.興起、興盛。如:「興隆」、「隆盛」。
4.高起的。如:「隆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動]
1.增高。如:「隆鼻」。《戰國策.齊策一》:「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2.崇尚、尊崇。《荀子.勸學》:「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宋.王之道〈漁家傲.老老恩波今及老〉詞:「隆孝道,慕踰五十前王少。」
[擬]
形容雷聲或爆炸聲。如:「只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整排房子夷為平地。」漢.王充《論衡.雷虛》:「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ô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豐多、盛大。《說文解字.生部》:「隆,豐大也。」。《淮南子.繆稱》:「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禮不隆而德有餘。」漢.揚雄〈長楊賦〉:「士有不談王道者,則樵夫笑之,意者以為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學的人,聽見老師如此隆重,也就紛紛來祭奠的,不計其數。」

2. 興盛、昌盛。晉.潘岳〈西征賦〉:「人之升降,與政隆替。」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鋪觀兩漢隆盛,孝武禪號於肅然,光武巡封於梁山,誦德銘勛,乃鴻筆耳。」《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

3. 使之豐多興盛。晉.張華〈勵志〉詩:「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勉爾含弘,以隆德聲。」《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序》:「若夫賢妃助國君之政,哲婦隆家人之道。」《晉書.卷三三.列傳.王祥》:「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

4. 深厚,亦形容程度之甚。如:「隆冬」、「隆情厚誼」。晉.張華〈勞還師歌〉:「昔往冒隆暑,今來白雪霏。」唐.韓愈〈苦寒〉詩:「隆寒奪春序,顓頊固不廉。」《紅樓夢》第二回:「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5. 高、凸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橋面三虹,朱漆闌楯,下排鴈柱,中央隆起。」又,增高。如:「隆鼻」、「隆乳」。《戰國策.齊策一》:「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6. 崇尚、尊崇。如:「隆古賤今」。《荀子.勸學》:「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宋.王之道〈漁家傲.老老恩波今及老〉詞:「隆孝道,慕踰五十前王少。」

7. 擬聲詞。模擬雷聲或爆炸聲。如:「只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整排房子夷為平地。」漢.王充《論衡.雷虛》:「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上》:「沛郡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

8. 姓。如明代有隆光祖。

注音: ㄌ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