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辛,雷歐尼得 - 教育百科
馬 | |
辛 | |
, | |
雷 | |
歐 | |
尼 | |
得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ssine, Léonide Fedorovich (1895-1979) |
作者: | 謝庭芝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他生於莫斯科,在莫斯科帝國劇院學校(School of The Imperial Theater)學舞及戲劇藝術,在戲劇上的早享盛名使他一度疏忽了芭蕾部份的表演,隨後曾在波修瓦芭蕾舞團(Bo1shoi Ballet)短期演出過。從l914至l921年及1925 至1928年受聘於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擔任首席舞者,同時向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學編舞。他所跳的舞作有佛金.米契爾(Fokine Mikhail)的性格主角《約瑟夫傳奇》(Legend of Joseph, 1914),及同時期許多他自己所創作的芭蕾例如:《好脾氣的女人》(Les Femmes de Bonne Humeur, l915)、《玩具店幻想曲》(La Boutique Fantastique, l919)、《夜鶯》(Le RossignoIe, l919)及特別傑出的《遊行》(Parade, 1917)在此舞作□運用馬戲團和電影的手勢加上諸多藝術家的聯手創作,例如:由畢卡索(Picasso)所作的立體派背景,作家強.果克多(Jean Cocteau)的文章及薩悌(Satie)的總樂譜。在替巴黎的晚會舞團(Soirée de Paris)編芭蕾及一系列的音樂會巡迴演出後,他重回狄亞格烈夫舞團創了不少傑作如:《建設主義》(Construcvisme)的《鋼步》(Le Pas d´Acier, l927)、《詩》(Ode, l928),此舞為其早期合併人類與非人類表演者的作品之一。再次離開狄亞格烈夫舞團,馬辛到倫敦劇院(London Theatre)為高可蘭(C. B. Cochran)表演輕鬆歌劇,他在紐約擔任過節目主持人,並擔任城市電台音樂廳舞團(Radio City Music Hall)的首席芭蕾舞者,1930年為該團演出《春之祭禮》(Sacré du Printemps)。回到歐洲為伊達魯賓斯汀舞團(The lda Rubenstein Company)獻藝,於1932年開始為巴希爾(De Basil)俄國蒙特卡羅芭蕾舞團(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工作。同時他以芭蕾教師的身份為巴西爾及其對手布倫(Blum)的俄國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編作許多令人難忘的作品。自從他重振兩團後,實在很難分辨其作品歸屬於那一團?但是根據經驗判斷從1932至1938年的作品,應屬於為巴希爾的芭蕾舞團所作。其中包括它最大眾化的《快樂巴黎女郎》(GaÎté Parisienne, l939)、《第七交響曲》(Seventh Symphony, l938)及《黑與紅》(Rouge et Noir, 1939)。1943年他為新芭蕾劇院(The New Ballet Theatre)作了《阿雷寇》(Aleko),1944年為國際芭蕾舞團(The Ballet International)作了《忿怒的崔斯坦》(Mad Tristan)。不久自己成立了俄國最精彩芭蕾舞團(Ballet Russe Highlights)後,他於1945年和1946年創了不少舞作。雖然隨後他又回美國重新將其作品搬上舞台,但在1940年代後期,他還是以歐洲為重心。由於他是無約藝人,所以他同時替莎德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及香榭里榭芭蕾舞劇院(Ballet des Champs-Elysées)工作。為參加1960年在奈爾威(Nervi)的嘉年華會,他成立了歐洲芭蕾舞團(Ballet Europa)編了不少舞。馬辛的作品可在歐洲許多舞團的目錄上找到,例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斯卡拉芭蕾舞團(Ballet de La Scala)和居瓦伯爵大芭蕾舞團(Grand Ballet du Marquis de Cuevas)。在美國方面,傑弗瑞城市芭蕾舞團(The City Center Joffrey Ballet)演出過他的作品《遊行》(Parade)和《普欽內拉》(Pulcinella),美國芭蕾劇院(The American Ballet Theater)及克力夫蘭芭蕾舞團(Cleveland Ballet)還保留《快樂巴黎女郎》這部舞作。馬辛習慣提前準備他的舞碼,依照史堤帕諾夫(Stepanov)的方法,先寫以舞譜記號在紙上,依照大綱、程序、草圖演練,一旦舞譜敲定後,即將其錄影以便日後再用。他在電影界也享有盛名,例如在阿解電影公司(The Archers)發行的《霍夫曼傳奇》(The Tales of Hoffmann, 1951)、《壞心眼》及《紅菱艷》(The Red Shoes, l946)。他被視為具有雙重角色的性格演員;例如:在《玩具店幻想曲》□的誘惑者及後期作品中的《狂熱信徒》的操縱者,他都有極傑出的表現。馬辛所編的芭蕾舞可分為三個時期: 在狄亞格烈夫舞團時期為動作芭蕾; 1924至1934年間從西班牙人及即興喜劇(la commedia dell´arte)尋找靈感的時期。這段期間是以哲學為主題的交響樂芭蕾。 是他滯留於美國期間,他幾乎丟下編舞的工作,全心奉獻給他二個正在學舞的孩子,但他也關心芭蕾舞的未來,對北印第安人的民俗舞蹈的鑽研,及舞蹈藝術方面的文章撰寫未曾停止。馬辛從來不願發表文章而全力於編寫《My life in Ballet》(1960)這部理論性的著作,此部著作或許可使他成為二十世紀的諾威爾(Noverre Jean-Georges, l727-1810法國芭蕾大師)。 |
|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W.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馬辛,雷歐尼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