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養生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養生主〕是〔莊子〕內篇中的第三篇,主旨在說明凝神於道是養生全性的不二法門,而所謂凝神於道就是指體悟與道體渾一的超越精神狀態。根據〔養生主〕前兩篇〔逍遙遊〕與〔齊物論〕(參見「逍遙遊」、「齊物論」)的觀點,莊子認為人生芒芴,往往陷溺於形軀、情意、認知、社會、生死等種種束縛之中,不得解脫。唯有透過對自然之道的體悟,領會死生存亡原為一體,此是被非都出於虛妄分別,進而從形軀我、情意我、認知我的重重束縛之中解脫出來,便可取得絕對無所依附、徹底解放的自由精神。〔養生主〕將逍遙無待(依附)的自由精神,落實到現世的保身全性的修養工夫上。
  〔養生主〕通篇約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以「去知」、「去名」、「去刑」、隨順自然作為養生之道。首先莊子直承老子「絕聖去知」(參見「絕聖去智」)之旨,認為人生有限,學海無涯,以有限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已經是很危險的了,更何況人們往往自以為知,自以為是!其次人們往往為了沽名釣譽,勉強行善;或者違法作亂,因惡受刑,這些作法傷生殘性,俱不可取。唯有隨順自然,因人天生體質修養,才是養生之道,〔養生主〕中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裡「督」是古中醫說中的奇經八脈的督脈,奇經八脈以任督主呼吸,緣督以為經就是調息養氣的意思。可以全生的「生」讀作「性」,就是「性」的意思。可以養親的「親」是指自身,養親並不是孝親,而是保養自身的意思。總起來說,就是要隨順自然,才是養生之道。
  第二部分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參見「庖丁解牛」),莊子借著庖丁解牛的寓言,說明真正的養生之道在於凝神於道。庖丁所以能運刀自如,遊刃有餘,不只是技巧純熟,經驗老到,更是因為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能以自由超越的精神,把握道體,順其自然(是道體自然的基本觀念)。人生在世有如庖丁解牛一般,如果能凝神於道,則處世應世時,便能遊刃有餘,無所捍格。
  第三部分是右師獨足的寓言,說明身遭刑戮乃是由於自然之道,而不是違逆人君的表面理由所致。寓言說公文軒看見右師只有一隻腳,因而驚問是天生的,還是受刑造成。回答說應該是自然天命造成的,因為即使右師是因罪而受刖刑,如果能夠保持完整的精神狀態,縱然身體傷殘,仍然可說是天命造成的,意指右師因「知」不全而獲罪,知不全乃是由於天生。這樣解釋可以免去因受刑而怨天尤人。
  第四部分莊子借秦失弔老子的寓言,提出遁天倍情、安時處順、帝之懸解(參見「帝之懸解」),指出唯達觀生死,不以哀樂傷心,才是養生之道。所謂遁天倍情,就是逃避自然天命,違背真情,而增加流俗情感,人若如此,必然受到自然懲罰。所謂安時處順,是指面對人的生(〔養生主〕中說:「適來,夫子順也」,指老聃應天時而生)死時(「適去,夫子順也」,順天命而逝),都能保持超然灑脫的心境,不悅生惡生,不樂生哀死,也就是不使喜怒哀樂的情緒傷害人心,便可解除天帝加諸於人的刑罰--死亡。死生無動於心,就是所謂的帝之懸解。
  總結以上所說,〔養生主〕在提示養生全命的主要原則:在於去知、去名、去刑、凝神於道,以及達觀死生。可以說〔養生主〕是根據〔逍遙遊〕與〔齊物論〕所提出的形上學、知識論及以精神論(Spiritualism)等基本學說,發展出來應用於現實人生修養的原理原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養生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