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司徒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dà sī t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sī tú
解釋:
職官名。周代為掌教化之官。漢代則為三公之一。漢.光武帝〈臨淄勞耿弇〉:「張步前亦殺伏隆,若步來歸命,吾當詔大司徒釋其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司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邱德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司徒是周代的職官名,為六卿之一。是地官的首長,總掌國家人口、教育、土地、產殖等業務。典出〔周禮〕。〔周禮.地官.職官敘〕云:「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周禮.地官.大司徒〕云:「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野。」鄭玄〔注〕云:「教、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擾,亦安也,言饒衍之。」又云:「土地之圖,若今司空郡國輿地圖。」又云:「周,猶遍也。九州,揚、荊、豫、青、兗、雍、幽、冀、并也。輪,從也。積石曰山,竹木曰林,注瀆曰川,水鍾曰澤,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水崖曰墳,千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濕曰濕。名物者,十等之名與所生之物。」又云:「千里曰畿。疆,猶界也。〔春秋傳〕曰:『吾子疆理天下。』溝,穿地為阻固也。封,起土界也。社稷,后土及田正之神。壝,壇與楣埒也。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詩人謂之田祖。所宜木,謂若松、柏、栗也;若以松為社者,則名松社之野,以別方面。」
  為了讀者方便起見,將〔周禮〕原文語譯作:「天子建立國都,辨別方向,確立宮室、宗廟的位置,分畫國都的道路與郊野的溝恤田地,設置各種官吏,分別管理各項事務,使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於是設立地官司徒,使之率領屬下,掌理國家的教務,來輔佐周王教化天下,安定邦國,使之成為太平盛世。」又云:「大司徒的職務,是執掌著建立國家土地的圖冊與記載人口數的戶籍,以輔佐周王安天下。根據天下土地的圖冊可遍知九州的地域範圍及其面積,辨別其山、林、川、澤、丘陵、河岸、平原、低窪地等不同地方所出產的物品,了解各諸侯國與畿內大都、小都、家邑三等采地的數目,營造王畿疆界的坑塹土牆,與植木培土而成的界牆。設置土神與穀神的祭壇與壇周圍的矮牆,各用其田野土質之所適用生長的樹木作為田祖所憑依的大樹。就以那種樹木的名字來稱呼那個『社』與那個『野』。」
  總之,大司徒是周代地官的首長,官階為六卿之一。總掌國家人口、地籍、土地、產殖與教育等重要工作。尤其是掌理國家天下的教務,來輔佐周王教化天下人民,使邦國安定,社會繁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司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