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運動科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orts Science
作者: 林正常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運動科學是指在運動方面應用到的任何科學方法、知識以及原理,其範圍形形色色,如低風阻自由車的設計、棒球選手焦慮狀態的評估,中長距離選手最大耗氧量的測量等皆是。運動科學手段,企求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幫助運動者達到更快、更高、更遠的目標。運動科學服務的對象,包括頂尖運動員,休閒運動愛好者,甚至殘障同胞。以上三大服務對象中,運動科學研究人員,幫助頂尖運動員提升身體與心理極限,締造新紀錄;對休閒運動愛好者,運動科學讓他(她)們動得有效率,避免發生運動傷害。對於殘障同胞,運動科學專家可能為他(她)們設計安全的運動器具,在活動中確保殘障者的安全、健康,甚至創造紀錄。
  國內體育科系及研究所甚至將運動科學列為開課科目,所授內容則因教授者與學習者的專長、興趣與能力的不同而有別。運動科學所涵蓋的學科,有不同的說法。不少國人狹義地將運動科學界定在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與運動生物力學等三門研究領域。有些人再加入運動社會學、醫學、傷害等知識。比較廣義的界定,以美國運動醫學會出版〔運動科學年刊〕(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的涉獵範圍為例,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化學、環境生理學、體適能、運動傷害、復健醫學、生長與發展、運動社會學、運動控制、代謝、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老人學等皆是。運動科學研究的範圍雖然如此廣泛,但與運動訓練關係較為密切的是運動傷害、營養、運動心理、生物力學、運動生理等方面。
  有鑑於運動科學的重要性,自一九八九年,位於桃園的國立體育學院首創運動科學研究所、五年後復設教練科學研究所。私立文化大學也在同年(1994)創設運動教練研究所,雖然名稱上未冠上運動科學字樣,運動訓練乃至運動教育的科學性,似已受國人的肯定。
  在圖書方面,首先是林正常編著的〔運動科學與訓練〕,內容著重在運動生理與運動醫學、傷害方面。其次是劉碧華翻譯的〔運動科學-物理定律與最佳成績表現〕,屬於生物力學領域,闡述物理定律與最佳成績表現的關係。此外,黃永任的〔運動科學講座〕,內容偏重運動生理與運動醫學領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列研究領域,除運動社會學較不需硬體設備外,其餘皆須貴重的實驗儀器設備。國內各體育科系,因教育部民國七十七年(1988)開始為期三年的〔補助大專院校體育科系充實運動科學儀器專案〕,獲大筆經費補助,使國內運動科學研究環境大幅改善。氣體分析裝置、等速肌力測量儀、多用途生物物理測量系統、心電圖計、光電比色器(以上屬生理、生化)、動作分析裝置、測力板、肌電圖記錄器(以上屬生物力學)是國內比較熱門的運動科學實驗硬體設備。國內運動科學研究主要局限於大學體育科系,如何落實科學素養、觀念、做法與精神,造福所有運動愛好者,實為運動科學界今後努力的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運動科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