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越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ˋㄍㄨㄛˋㄎㄨㄚˋㄍㄨㄛˋㄖㄨˊ:「ㄩㄝˋㄧㄝˇ」、「ㄈㄢㄕㄢㄩㄝˋㄌㄧㄥˇ」、「ㄩㄝˋㄑㄧㄤˊㄦˊㄗㄡˇ」。
  2. ㄔㄠㄔㄨㄇㄡˇㄓㄨㄥˇㄈㄢˋㄨㄟˊㄏㄨㄛˋㄔㄤˊㄍㄨㄟㄖㄨˊ:「ㄩㄝˋㄒㄧㄢˋ」、「ㄩㄝˋㄐㄧˊ」、「ㄩㄝˋㄨㄟˋ」、「ㄩㄝˋㄑㄩㄢˊ」、「ㄔㄠㄩㄝˋㄗˋㄨㄛˇ」。
  3. ㄍㄥˋㄐㄧㄚㄖㄨˊ:「ㄩㄝˋㄌㄞˊㄩㄝˋㄏㄠˇ」、「ㄩˇㄩㄝˋㄒㄧㄚˋㄩㄝˋㄉㄚˋ」。
  4. ㄍㄨˇㄍㄨㄛˊㄇㄧㄥˊㄖㄨˊ:「ㄩㄝˋㄨㄤˊㄍㄡㄐㄧㄢˋ」、「ㄨˊㄩㄝˋㄓㄥㄅㄚˋ」。
  5. ㄩㄝˋㄋㄢˊ˙ㄉㄜㄐㄧㄢˇㄔㄥㄖㄨˊ:「ㄩㄝˋㄕˋㄏㄜˊㄈ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解釋:
  1. 跨過。
    【例】翻山越嶺、越牆而走
  2. 不按次序,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
    【例】越位、越權、越俎代庖
  3. 揚起、高亢。
    【例】聲音清越
  4. 更加。表示程度的加甚。常疊用,以「越……越……」方式表達。
    【例】他越大越懂事了。
  5. 春秋時代諸侯國之一。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解釋:
[動]
1.度過、跨過。如:「翻山越嶺」、「越牆而走」。《楚辭.屈原.天問》:「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2.經過。《書經.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3.不按次序,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經.繫辭下》:「其稱名也,雜而不越。」《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桓自宗支,越躋天祿。」
4.墜落。《左傳.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
5.宣揚。《國語.晉語八》:「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
[形]
悠揚。《禮記.聘義》:「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
[名]
1.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浙江、福建、廣東一帶。也稱為「百越」、「百粵」。
2.國名。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3.浙江省的別名。
4.姓。如春秋時齊有越百父。
[副]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隨妹妹閑行散悶些,到池沼,陌觀絕,越教人嘆嗟。」
[助]
句首發語詞,無義。《書經.微子》:「殷遂喪,越至于今。」《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越若翊辛丑,諸生、庶民大和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轉、回頭、掉頭。
  2. [[動] ] 超過。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度過、跨過。如:「翻山越嶺」、「越牆而走」。《說文解字.走部》:「越,度也。」《楚辭.屈原.天問》:「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三國演義》第九○回:「洞內孟獲宗黨,皆棄宮闕,扒山越嶺而走。」

2. 經過。《書經.召誥》:「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3. 未按次序,超出某種職份或常規。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經.繫辭下》:「其稱名也,雜而不越。」《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朕以不德,遵奉大業,而陰陽差越,變異並見。」《三國演義》第二一回:「舍弟見操僭越,故不覺發怒耳。」

4. 超出、勝過。如:「踰越」。《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管寧》:「聖敬日躋,超越周成。」唐.柳宗元〈代裴中丞上裴相賀破東平狀〉:「豈若閣下挺拔英氣,邁越常流,獨契聖謨,以昌鴻業。」

5. 墜落、墜失。《左傳.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史記.卷四○.楚世家》:「且魏斷二臂,顛越矣。」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瀆天威,甘俟斧鉞,不勝隕越之至。」

6. 宣揚、播散。《爾雅.釋言》:「越,揚也。」《國語.晉語八》:「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郁郁菲菲,眾香發越。」宋.王禹偁〈謝加朝請大夫表〉:「涕泗縱橫,亂於縻綆,神魂飛越,若在煙霄。」

7. 悠揚。《禮記.聘義》:「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三國魏.嵇康〈琴賦〉:「英聲發越,采采粲粲。」唐.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遊讌南池序〉:「羽觴飛翔,匏竹激越。」

8. 更加。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隨妹妹閑行散悶些,到池沼,陌觀絕,越教人嘆嗟。」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以後事發,越越要連累我。」《儒林外史》第九回:「相別十幾年,你老人家越發康健了。」

9.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之一,居於浙、閩、粵一帶。亦稱為「百越」、「百粵」。

10. 古國名。春秋時諸侯之國,姒姓。建都於會稽。嘗佔有今中國大陸江蘇、浙江及山東之一部分,後滅於楚。

11. 浙江省之別名。

12. 句首發語詞,無義。《書經.微子》:「殷遂喪,越至於今。」《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越若翊辛丑,諸生、庶民大和會。」

13. 姓。如春秋時齊有越百父。

注音: ㄩ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