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御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ˋ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ㄚˋㄔㄜㄖㄨˊ:「ㄐㄧㄚˋㄩˋ」、「ㄩˋㄓㄜˇ」。
  2. ㄩˇㄏㄨㄤˊㄉㄧˋㄧㄡˇㄍㄨㄢ˙ㄉㄜㄖㄨˊ:「ㄩˋㄩㄥˋ」、「ㄩˋㄌㄢˇ」、「ㄩˋㄙˋ」、「ㄩˋㄕㄨㄈㄤˊ」。
  3. ㄍㄨㄢˇㄌㄧˇㄖㄨˊ:「ㄊㄨㄥˇㄩˋ」、「ㄧˇㄕㄤˋㄩˋㄒㄧ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駕馭、駕馭車馬。
    【例】御馬
  2. 控制、治理。
    【例】統御、御事
  3. 天子的、帝王的。
    【例】御膳、御醫、御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駕馭車馬。《說文解字.彳部》:「御,使馬也。」如:「駕御」、「御馬」。《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
2.統治、治理。《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3.侍奉。《書經.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漢.孔安國.傳:「御,侍也。」
4.進獻。《禮記.曲禮上》:「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5.抵擋、阻止。通「禦」。《詩經.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
[形]
天子的、帝王的。如:「御膳」、「御醫」、「御花園」。
[名]
1.駕車的人。《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左傳.成公十六年》:「其御屢顧,不在馬。」
2.侍從、僕役。《國語.吳語一》:「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3.姓。如周代有御鞅。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迎接。《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漢.鄭玄.箋:「御,迎也。」《楚辭.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ˋ

1. 駕馭車馬。如:「駕御」、「御馬」。《說文解字.彳部》:「御,使馬也。」《韓非子.難三》:「知伯出,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宋.王安石〈送王龍圖〉詩:「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宮留御古苔斑。」

2. 統治、治理。《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國語.周語上》:「瞽告有協風至,王即齋宮,百官御事。」

3. 侍奉。《書經.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漢.孔安國.傳:「御,侍也。」《戰國策.齊策一》:「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

4. 進獻。《禮記.曲禮上》:「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唐.韓愈〈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

5. 乘。《莊子.逍遙遊》:「夫列子御風而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6. 幸,與女子同居。《禮記.內則》:「故妾雖老,年未滿五十,必與五日之御。」《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

7. 抵擋、阻止。同「禦」。《詩經.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漢.毛亨.傳:「御,禦也。」《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是歲漢兵之出擊匈奴者,不得言功多少,功不得御。」

8. 駕車之人。《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唐.孔穎達.正義:「徒御不驚,輦者也。」《左傳.成公十六年》:「其御屢顧,不在馬。」

9. 侍從、僕役。《國語.吳語一》:「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隨諸御。」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10. 古代六藝之ㄧ。《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11. 姓。如周代有御鞅。

12. 指帝王所用或與之有關之事物。如:「御膳」、「御醫」、「御花園」。《春秋.桓公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廩災。」晉.杜預.注:「御廪,公所親耕以奉粢盛之倉也。」唐.杜牧〈朱坡絕句〉三首之ㄧ:「故國池塘倚御渠。」

⇒作「」形時,為@A02903

㈡ㄧㄚˋ

迎接,通「迓」。《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漢.鄭玄.箋:「御,迎也。」《楚辭.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注音: ㈠ㄩˋ ㈡ㄧ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