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雷加,尼可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gat, Nicolai Gustavovich (1869-1937)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他出生於聖彼得堡,俄籍芭蕾舞者、舞蹈教師、編舞家與舞蹈總監,其父Gustav Legat為莫斯科劇院舞者與舞蹈教師,早年進入聖彼得堡帝國芭蕾舞蹈學校(Imperial Ballet School)習舞,師事芭蕾名家雷瑞(Gustav Lerat)、傑特(Pavel Gerdt),沃克夫(Nikolai Volkov)與約翰生(Christian Johansson),1887年畢業後,即加入馬林斯基劇院舞團(Maryinsky)擔任獨舞者,1888年晉陞為首席舞者,此後與他搭擋演出的芭蕾伶娜包括瓦嘉洛娃(Vaganova)、安娜.帕芙洛瓦(Anna Pavlova)、烈娜妮(Legnani)、Kshesinskaya、Trefilova。1907年起尼可萊.雷加開始應邀至歐洲各大城市演出,包括巴黎、柏林、維也納、布拉格、華沙與萊比錫,1902年升任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助理舞蹈總監,1905年擔任第二舞蹈教師,1910年升任首席舞蹈教師,1914年離開馬林斯基劇院,1914-1915年與Nadine Nikolaeva一起赴倫敦、巴黎為音樂劇編舞,1896-1914年擔任聖彼得堡劇院舞蹈學校主任教師,1905年繼任其師約翰生,在馬林斯基劇院舞團擔任舞者藝術成全班教師,他培養出來的舞蹈名角有羅普克夫(Lopokhov)、尼金斯基(Nijinsky)、帕芙洛娃、瓦嘉諾娃與卡莎薇娜(Karsavina),1917年在彼得格勒(Petrograd)創立私人的舞蹈學校,1922年離開俄國,1925-1926年擔任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首席舞蹈教師,1930年起在倫敦設立私人的舞蹈學校,直至1937年逝世為止,培養了英國本土的芭蕾舞蹈家:丹妮洛娃(Danilova)、左雷娜(Zorina)、羅僕克娃(Lopokova)、德.瓦洛(de. Valois)、瑪柯娃(Markova)、杜林(Dolin)、伊格雷夫斯基(Eglevsky)與芳登(Fonteyn)。尼可萊.雷加與瓦嘉諾瓦同被認同為蘇俄學派的宗師,早年他是一位舞藝非常傑出的舞者,他擅長的舞碼涵蓋浪漫悲劇與極端喜劇,他的演出既感性又粗獷,有兩代偉大芭蕾伶娜曾與他合作過;包括烈娜妮、布安佐(Carlotta Brianza)、帕芙洛瓦……等,年輕時裴堤帕常要求他協助完成雙人舞或男舞者獨舞的部份,但是他經常與其兄瑟給(Sergei)共同創作以俄國民間的生活記憶為主題的舞作,例如《仙女娃娃》(The Fairy Doll, 1903)是他們最受矚目的作品,可惜隨著其兄的自殺雷加就把工作的重點,置於發展裴堤帕遺留下來的傳統芭蕾。至1914年為止雷加一直為馬林斯基劇院(Maryinsky)效勞,為時二十五年,他從獨舞者竄升至助理舞蹈總監,舞蹈教師與首席舞蹈教師,可說是一帆風順、舞台的演出亦獲讚譽。1915年過了二十五年的慶祝演出後,他就出國作巡迴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雷加只好留居外國數年,大戰結束後重返俄國,但是他已無法忍受革命後總總的政治牽制,所以1922年就離開俄國,從此就注定了無法重返故國的命運,首先他應邀擔任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 Ballets Russes de Serge de Diaghilev)首席舞蹈教師,1930年起在倫敦設立私人的舞蹈學校致力於培養了英國本土的芭蕾舞蹈家,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年卻深刻的影響當地的舞蹈菁英,他們讚嘆說他是一位幽默、風趣、快樂的老師,他教課的內容動作優雅、自然、豐富充滿啟發性。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y Clarke &Clement Crisp《Ballet An Illustrated Histiry》1973、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lexander Demidov《The Russian Ballet Past & Present》197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雷加,尼可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