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 - 教育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魔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ó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ó |
解釋:
[名] 1.佛教指修道的障害、破壞者。如:「魔由心生」。《妙法蓮華經.卷二.譬喻品第三》:「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 2.一般指能害人性命、迷惑人的鬼怪。如:「妖魔」、「惡魔」。《西遊記》第二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3.如妖魔般的惡人。如:「色魔」。 4.過度的嗜好成癖或入迷。如:「著魔」、「入魔」。 [形] 1.神祕而不可思議的。如:「魔術」、「魔法」、「魔鏡」。 2.可怕的、凶惡的。如:「魔掌」、「魔爪」。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môo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