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語及雙文化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ilingual and Bicultural Education
作者: 張建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雙語教育又稱雙語教學,有時又與雙文化教育相通。就雙語教育而言,不論是強調族群同化的民族熔爐社會,或是族群共榮的多元文化社會,通常都是以某一優勢族群的語言,做為整個社會或部分地區的通用語言及教學用語。這種優勢語言,對於該社會之弱勢族群或外來的移民團體,都是陌生的第二語言。為了補救或協助不同語言族群間的溝通,在教育上達設計某種教育環境,讓弱勢族群或移民團體的學生,充分利用教育機會,一方面以母語從事學習,同時也逐漸加強第二語言的學習分量。像這樣通過母語以精熟第二語言的課程安排,通稱為雙語教育或雙語教學;消極的目的在於避免母語不是通用語言的學生,無辜受到學業上的懲罰,積極的目的在於提升這些學生的語言能力及學業成就,以有效經營或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雙文化教育,是一個介於單一文化教育(monocultural education)與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之間的教育型態。有些社會或國家,是由單一的種族或民族所構成,整個教育的實施,就在他們共同文化的影響下進行,構成單一文化的教育。但是這種情況較少。大部分的社會或國家,都可能是人種不一,族群複雜。如因某一優勢種族或族群的文化,主控了整個教育的實施,也構成單一文化的教育;如果兩種族群的文化,或優勢文化與另一種文化分立併存,共同融入教育的過程,稱為雙文化教育;如果各種族群的文化攜手同行,教育成為增進彼此了解、欣賞、尊重以及相互學習的過程,則為多元文化的教育。任何型態的教育,都有發展雙語教育的需要。單一文化的教育,可能會對其他語系的幼童實施雙語教學,以過渡其母語,達到統一語言的目的。雙文化的教育必然是雙語教育,要求所有學生熟諳兩種語言及文化環境。多元文化的教育,基於不同族群的交流,以及積極族群關係的建立,雙語教育甚或多語教育更是當然的訴求。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的雙語教育類型,不斷推陳出新;按其目的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過渡型(transitional)、維護型(maintenance)、雙向型(dual language)等三大類。
  1.過渡型的雙語教育:這種類型的雙語教育,跟雙文化教育無關,只是以弱勢或移民族群的母語作為媒介,導引弱勢或移民族群學生學習優勢語言,最終目標是在小學階段即排除母語,而完全使用優勢語言進行溝通及教學。目前最為常見的雙語教育,就是這種過渡型的模式,但在實施上,由於地區、學校或教學計畫不同,使用母語的數量及時間,有相當大的差異。有的主張及早過渡,通常在小學一、二年級就脫離母語,完全以優勢語言進行教學。有的主張延緩過渡,等學生升上四至六年級時,才將他們安排到全部使用優勢語言的教室上課。
  2.維護型的雙語教育:這種類型的雙語教育,略同於延緩過渡型的雙語教育。所不同的是,當學生到了規定以優勢語言上課的階段,或學生已經熟悉了優勢語言之後,仍然支持鼓勵他們使用母語。也就是說,優勢語言或第二語言的學習,只是逐漸加入課程之中,而不是取代學生的母語,成為唯一的教學用語。這種雙語教學的模式,母語既是媒介工具,也是受到維護的目的,是要弱勢或移民族群成為雙聲帶,同時通曉自己及優勢文化的語言。在這個基礎上,維護性的雙語教育與雙文化教育取得關聯。
  3.雙向型的雙語教育:這種類型的雙語教育,又較維護型更進一步,是典型的雙語主義,也可說是雙文化教育。要求優勢族群及弱勢族群的學生,必須學習自己的母語,同時也須熟諳對方的語文。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岱德郡珊瑚路小學(Coral Way Elementary School in Dade County, Miami, Florida)一九六三年的實驗,堪稱典範。參加教學計畫的學生,半數的母語是英語,另一半的母語是西班牙語;他們上午學自己的母語,下午學對方的語言,中間時段則穿插美術、體育、音樂予以融合。結果發現,不論在認知的學習上,或情意的發展上,均有顯著的效果。此外,有些雙向型雙語教育的作法是,實施之初,譬如在幼稚園階段,係以弱勢族群的語言作為主要教學媒介,優勢族群的語言僅占百分之十左右,讓弱勢族群加強自己的母語,並發展優勢族群的第二語言。此後逐漸加重優勢族群的語言,至兩種語言各占一半為止,使雙方都成為熟練兩種語文的雙文化人。
  過去的觀念認為,愈早過渡到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學習效果愈好。近二十年來的研究卻顯示,母語與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是相輔相成的。精通雙語的人,其認知的能力與彈性,要比單一語言的使用者優異。相關的研究已然證實,愈早過渡至第二成優勢語言的學生,就長期來看,其認知發展與學習成就,要比延緩過渡的學生差。所以最近雙語教育的領域,強調母語是資產而非負債的呼聲,漸受重視;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必須仰賴紮實的母語基礎,維護或延長母語的學習,非但不會阻礙第二語言的發展,反而可以加速加易第二語言的學習。從學習母語所獲得的認知及閱讀能力,能夠遷移至第二語言,特別是在較高層次之抽象認知語言的學習上,助益更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雙語及雙文化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