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情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ˇㄋㄨˋㄌㄜˋ˙ㄉㄜㄋㄟˋㄒㄧㄣㄍㄢˇㄕㄡˋㄖㄨˊ:「ㄒㄧㄣㄑㄧㄥˊ」、「ㄑㄧㄥˊㄒㄩˋ」。
  2. ㄋㄢˊㄋㄩˇㄐㄧㄢ˙ㄉㄜㄞˋㄧˋㄖㄨˊ:「ㄞˋㄑㄧㄥˊ」、「ㄊㄢˊㄑㄧㄥˊㄕㄨㄛㄞˋ」、「ㄑㄧㄥˊㄉㄡˋㄔㄨㄎㄞ」、「ㄑㄧㄥˊㄊㄡˊㄧˋㄏㄜˊ」。
  3. ㄑㄧㄣㄕㄨˇㄐㄧㄢ˙ㄉㄜㄑㄧㄥˊㄍㄢˇㄖㄨˊ:「ㄑㄧㄣㄑㄧㄥˊ」、「ㄕㄡˇㄗㄨˊㄑㄧㄥˊ」。
  4. ㄧㄡˇㄧˋㄐㄧㄠㄧˋㄖㄨˊ:「ㄖㄣˊㄑㄧㄥˊ」、「ㄧㄡˇㄑㄧㄥˊ」、「ㄐㄧㄠㄑㄧㄥˊ」、「ㄑㄧㄥˊㄊㄨㄥˊㄕㄡˇㄗㄨˊ」。
  5. ㄓㄨㄤˋㄎㄨㄤˋㄖㄨˊ:「ㄑㄧㄥˊㄎㄨㄤˋ」、「ㄑㄧㄥˊㄒㄧㄥˊ」、「ㄑㄧㄥˊㄐㄧㄝˊ」、「ㄕˊㄑㄧㄥˊ」、「ㄅㄧㄥˋㄑ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g
解釋:
  1. 心理學上指發於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發的心理狀態。
    【例】感情、心情、情緒
  2. 兩性間的愛意。
    【例】戀情、談情說愛
  3. 狀況、內容。
    【例】實情、病情、行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g
解釋:
[名]
1.心理上發於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發的心理狀態。如:「感情」、「溫情」。《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2.人與人之間的愛戀。如:「愛情」、「痴情」、「談情說愛」。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友誼、情分。如:「交情」、「人情世故」。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面子。如:「情面」、「求情」、「說情」。
5.實際的狀況、內容。如:「實情」、「病情」、「行情」。
[形]
有關愛情的。如:「情人」、「情痴」。
[副]
分明、明明。《紅樓夢》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î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心意之所動。
  2. [[名] ] 狀況。
  3. [[名] ] 道理。
音讀: tsiâ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心理上發於自然的意念,或因外界事物刺激所引發之心理狀態。如:「感情」、「情緒」。《說文解字.心部》:「情,人之陰氣有欲者。」《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唐.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2. 兩性之愛。如:「定情」、「愛情」、「談情說愛」。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歡情未接,將辭而去。」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 欲望。《禮記.坊記》:「無辭而行情則民爭。」漢.鄭玄.注:「情主利欲也。」《莊子.天下》:「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

4. 興致、興趣。如「情致」、「情趣」。唐.薛瑩〈秋晚同友人閒步〉詩:「野情看不足,歸路思猶賒。」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四:「山情因月甚,詩語入秋高。」

5. 友誼、交際關係。如:「人情世故」。《史記.卷一二○.汲鄭列傳.汲黯》:「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6. 實際之狀況、內容。如:「病情」、「行情」。《孟子.離婁下》「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見褘果有忠義之心,乃以實情相告。」

7. 事物之本質、本性、常理。《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淮南子.本經》:「天愛其精,地愛其平,人愛其情。」漢.高誘.注:「情,性也。」

8. 志向、意志。《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南史.卷三五.列傳.劉湛》:「弱年便有宰物情,常自比管葛。」

9. 面子。如:「求情」、「說情」。《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頑之輩,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老殘遊記》第五回:「誰要再來替于家求情,就是得賄的憑據。」

10. 分明、實在。唐.駱賓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紅樓夢》第四回:「薛蟠見母親如此說,情知扭不過的。」

注音: ㄑ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