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體測驗 - 教育百科
團 | |
體 | |
測 | |
驗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roup Test |
作者: | 陳嘉陽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根據測驗的人數分,一個測驗在同一時間內,由一人主試,可以測量許多不同的受試者稱為團體測驗,如陸軍普通分類測驗(AGCT)、學業性向測驗(SAT)等都是一種團體測驗;是標準化測驗的形式之一 ,是相對於個別測驗(individual test)而言。 在典型的團體測驗中,通常以紙筆測驗的形式呈現,為了因應在大團體中同時施測許多人,它簡化了測驗的指導語和施測程序。在測驗的內容方面,項目類型的範圍較窄,測驗中的靈活性低,測驗時間較短;反應的模式是多項選擇。受試者對閱讀的依賴程度較高。 一九一六年美國心理學家推孟(L.M. Terman)修訂斯比量表時,他在斯坦福大學的一位學生歐迪思(A.S. Otis),便曾嘗試將該量表上的一些項目轉化成紙筆測驗,並將此測驗同時實施於好幾位受試者,因此建立了團體智力測驗的雛形。一九一七年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急須甄選大批新兵擔任軍中各種勤務,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受命成立一特別委員會,在葉克斯(R.M. Yerkes)的指導下,編製測驗來把數以萬計的新兵加以分類,再分發到不同的軍事單位去服務,或篩選至軍官訓練營。這些軍事心理學家發展出的測驗即著名的「陸軍甲種測驗」(Army Alpha)和「陸軍乙種測驗」(Army Beta),每種測驗都能以團體方式施測於許多人,是為團體測驗之濫觴。陸軍甲種測驗為一紙筆測驗,包含八個分測驗,分別測量實際判斷、算術理解、一般推理等能力;陸軍乙種測驗則是甲種測驗的非語文版,適用於語文上有障礙者。估計戰爭期間每天約測量四千人以上,前後共測量有一百七十多萬新兵之多。 團體測驗具有下列幾項優點: 1.經濟方便,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一般大規模的研究常採用。 2.簡化主試者的任務,主試者易於培養,不須受過密集訓練且有豐富使用經驗者才可施測,只要會向受試者朗讀簡單的指導語並正確控制時間者即可擔任,並排除主試者的偏見。 3.測驗題項都有事先規定的答案,評分更為客觀和方便,可由文書人員計分;大多數團體測驗也可透過測驗計分公司提供電腦計分的服務。 4.團體測驗通常另外提供答案紙,測驗題本可重覆使用,答案紙比較不占空間,欲將大量受試者的測驗存檔時較為方便。 5.在標準化過程中:由於施測相當大且具代表性的樣本,因此取樣誤差較小;也比個別測驗更易建立常模。 但團體測驗仍有下列幾種缺點: 1.主試者和受試者沒有機會建立親善關係;彼此間難以保持默契,也難以獲得受試者的合作或引發他的興趣。 2.犧牲臨場觀察的作用:主試者無法詳細觀察受試者的反應,也不易觀察受試者本身任何可能干擾測驗表現的特殊情況,如生病、疲勞或焦慮等,而這些情況會影響測驗的結果。 3.缺乏變通性:每一位受試者都要接受全部的測驗題目,受試者會因解答太容易的題項而感到厭煩,也會因試圖解答超過其能力水準過多的題項而漸受挫折並產生焦慮。 4.適用範圍較窄:不適宜使用在年齡較小的受試者。 團體測驗的發展彌補了個別測驗在經濟效益上的缺點,大大地拓廣了心理測驗在社會上各層面的應用,至今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教育系統、工商界、政府機構和軍事單位上。由於團體測驗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收集大規模的資料,也成為心理學研究者常用的工具之一。團體測驗的不斷發展,時至今日,它在智力、性向、成就、人格、興趣、職業等特質的測量上都使用極多。 一般而言,團體測驗與個別測驗在測驗設計上有下列的差異: 1.格式上:團體測驗雖然也可使用自由作答式的開放性題目,但典型的團體測驗都使用多選一試題。 2.題目的安排上:個別測驗常將題目依年齡層次安排在一起,而團體測驗則分別將內容相似的題目擺置於須計時的分測驗裡,每個分測驗內的題目通常依難度漸增的次序排列。 3.測驗的安排上:為了避免主試者計時發生錯誤,且讓受試者能依由易漸難的次序連續回答各類型的題目,許多團體測驗採螺旋-綜合式(spiral-omnibus format)的安排,即各類型題目中最容易的先安排在最前面,接著是各類型中次一容易的題目,依此按各類型難度漸增的次序螺旋排列。為了避免主試者必須每一題均重覆說明指導語,並減少主試者轉變指導語型式的次數,有些測驗並不是採每類一題輪流安排的螺旋綜合式排列,而是採每類五至十題的螺旋綜合式安排。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團體測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