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加拿大國家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tional Library of Canada
作者: 嚴文郁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加拿大聯盟(Canadian Conferderation)成立16年後(1883),國家圖書館的需要得到認真的考慮。斯時議院有一圖書館,眾議院討論如何建立一所國家圖書館,收藏加國應該有的書籍,但只是坐而言,沒有起而行。1913年和1938年二次舊事重提,皆因世界大戰發生,受到衝擊而停頓。直到1946年加拿大圖書館學會成立,才得到轉機。該會以國立圖書館為最高爭取目標,聯合加拿大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Canada),及其他4個學術團體上書議院,作為訴求。圖協的意見,在沒有固定館址及大批藏書以前,還是可以做些屬於國家圖書館的工作,如國家書目和聯合目錄的編製。1948年6月,議會參、眾二院聯合圖書館委員會批准先成立一目錄中心(Bibliographical Centre),任命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館長Dr. w. Kaye Lamb兼理國立圖書館籌備工作。當時在首都渥太華(Ottawa)一帶的圖書已達1,800,000冊,僅議院就存有500,000冊,大多為人文與社會科學著作。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圖書館所藏的科技圖書已允許會外人士使用。國家檔案局(The Public Archives)也曾做過一些國家圖書館的服務,該局所藏為有關加拿大歷史的書,還有抄本、地圖和圖片。因此從檔案局的博物館中挪出一點地方給未來的國家圖書館開始目錄工作。目錄中心在1951年著手編輯全國聯合目錄,先將渥太華政府機關圖書館和其他圖書館的目錄抄錄出來,1958年竣事,300多圖書館的藏書約10,000,000種,藉電傳及TWX,這些書籍可與加拿大及美國圖書館連線使用。
  在此以前,多倫多公共圖書館(Toronto Public Library)從1923到1949年,每年出版[The Canadian Catalogue of Books Published in Canada, About Canada, as Well as Those Written by Canadians],雖非完備,卻是加國圖書館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目錄中心從1950年元旦即負起國家書目的責任,1951年印行書目[Canadiana]。第一年僅收出版商的產品,翌年加入政府出版刊物,兼收各省及地方政府的官書。
  加拿大政府委託皇家文藝科學發展委員會(Massey Commission)對國家圖書館的需要與否作一調查。文科會1951年的報告是正面的,於是議院在1952年通過國家圖書館法案,6個月後國家圖書館正式成立,隨即結束目錄中心,Dr. Lamb為館長。圖書館法案中指定出版者須將發行圖書贈送2部給國家。政府在首都畫出一塊土地作建館之用。經過許多挫折,館廈終於在1967年落成,由首相L.B. Pearson揭幕啟用。建築費13,000,000加幣,面積為520,000平方呎,但須與國家檔案局共用。議院圖書館一部分書籍撥歸國家圖書館,加上每年從出版界收到的免費書刊,很快圖書館的收藏達到500,000冊,外加微捲,相當可觀。從1953到1969年是圖書館發展的第一階段。
  從1969到1979年為第二階段。值此時期,國家圖書館進入國際交流和自動化作業。1968年議會圖書館副館長Guy Sylvestre調國家圖書館館長,與檔案局分清工作,各有專責。1969年議院給Sylvestre內閣副部長地位,使他在國際關係方面有更大的權力,他所簽署的協約,只要國務卿同意,即可生效。在作業技術上採用電腦,改機讀目錄(MARC),1973年編的[Canadiana]也是機讀式的。同年派代表參加[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的修正,又負起執行國際標準書號(ISBN)及國際標準期刊號碼(ISSN)的工作。同時對國內圖書館事業也多參與,成立全國資訊網路。1976年購置DOBIS系統,輸入數百萬訊息,俾讀者可由線上檢索資訊。這些設備對聯合目錄的編製也有助益。同年開始圖書預行編目(CIP),出版者在書籍發行前,先將清樣送請圖書館編目。館內服務急劇增強,1957年每日諮詢事件不過50起,1972年則為475起;國家書目1950年代所收款目為4,500條,1972年則為25,500條。1975年新闢殘障者服務與兒童讀物服務。
  自1980年起,國家圖書館進入第三個階段,也是職責混淆不清的時代。政府與圖書館界對於國家圖書館的概念缺乏共識。首先將圖書館從國務院改屬於交通部。這一變更,使圖書館的政治地位大為降低,政策受到政府部會的約束,沒有向高層申訴的餘地。圖書館1984年度報告顯示困難重重:服務要求加強;辦事人員短缺;電子設備價格高漲,而新的技術幅度擴大;藏書空間缺乏。政府曾作一調查,發表報告「Nielsen Report」,認為國家圖書館的重要任務是:編製聯合目錄和國家書目,收藏國產圖書,建立資訊網路,並不需要很多藏書。1984-1985年度預算30,963,009美元,購書費僅2,003,000美元。「Nielsen Report」認同發展電子作業有其必要。站在圖書館立場,收藏是傳統圖書館的基本條件,一個沒有書的圖書館自動作業對全國社會及學術界並不為最大優先。為保存加拿大的傳統文化和圖書館的傳統地位,圖書館不能是個空殼,必須加強內容。不充實館藏,目錄工作不會做得理想,圖書館未能達成它對國家最大的使命。
  加拿大是個雙語國家,國家圖書館的書目分英、法文兩種,分類目錄的標題也有兩種文字。
  其1991年重要統計如下:職員520人;經費共39,576,000美元,其中書籍715,265美元,期刊894,826美元;書籍1,199,236冊,微捲1,000,836卷;外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官書2,527,525冊,微捲2,118,940卷;期刊3,019,907冊(72,377種),微捲112,831卷(2,167種);報紙621,948冊(5,967種),微捲476,027卷(2,503種);善本書34,000冊;音樂書19,500冊;樂譜348,700件;錄音132,000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加拿大國家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