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主主義教育運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mocratic Education Movement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主主義教育運動盛行於近代。在西洋文化發展史上,民主主義的思想起源甚早,古希臘時代雅典城邦的社會,民主思想已很盛行,不過其時雅典城邦的教育,乃依其民主政治的理念實施,其教育目標與方向,在於提供個人能力自由發展的最大機會,其教育設施,雖處處反映自由的特色,卻偏向自私的個人主義的極端發展,形成一種階級性的教育,絕不允許非自由民接受教育,且女子亦不能接受教育,不符合民主主義的平等原則與自由精神,為當時民主教育實施的一大缺失,亦與近代民主教育運動的中心課題大相逕庭。
  西洋近代民主教育運動的興起,得力於法國大思想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41778),他提倡「天賦人權」,助長民主思想,不但在政治上引起法國大革命,建立「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觀念,而且在教育上引起哥白尼式的革命,把教育重心由教師本位轉為兒童本位,揭開近代民主教育的序幕,也開啟現代個人本位教育的先河。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本世紀民主教育促進的大教育家,亦是民主主義教育運動策進的思想導師。在一九一六年出版〔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陳明民主社會的教育應提供全民均等的教育機會,尤其要提供所有兒童相同數量與素質的教育;不但對美國策進教育民主化,在教育制度與政策上,及在學校經營與教學的改革上,均有其倡導作用,甚至對世界各國教育民主化的推進,亦產生重大的影響。
  近代民主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改革動向,基本上都朝「教育是通往平等之門」的目標前進,積極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民主理想。由於民主的漸次實現,形成本世紀人類社會進化的文化成果,因此加速民主教育運動的推動,不但是現代化先進國家教育發展與改革所應關注的問題,也是開發中國家教育發展動向與革新所應深究的課題。
  民主主義的要旨,乃基於「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的原則。是以民主主義教育運動的內涵,在教育上反對受教育為有財有勢之家的子弟所獨享,力求教育機會的均等。以世界上最推崇民主政治、最注重民主教育的美國而言,直到本世紀才實現不分性別、種族、血統,也不論家庭的社經背景,提供所有兒童十二年的基礎學校教育;在形式和數量上,雖已符合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但在責任和品質上言,則尚未完全達成教育機會均等的真諦。就理想而言,民主社會要貫徹教育機會均等的主張與目標,應提供全民能享相同品質的學校教育;但事實上,美國公共教育的實施,受限於多元文化及種族的社會因素,並未完全提供全民接受最好的教育,對於民主的實現及平等的達成,做得並不夠。因此在國會中時有教育改革法案的提出,而在學術上亦常有教育改革計畫的倡議;結合此二者的力量,乃形成美國社會民主教育運動的一股推動力,並開展教育民主化的遠景。至於其主要的動向與方針,則有如下述:
  l.不但要求教育機會形式平等,延長公立學校義務教育的年限,擴大公共教育的範圍與層面,以達教育為全民而設的目的,也要注重教育權利實質平等的政策與措施。
2.講求教育形式的的多樣化、學校經營的多元化,以符應多種族大融合的民主社會的需求及平等原則。3.學校教育活動的進行,要達成真正教育均等的目標,在內容上更自由,在方法上更個別化,在管理上更人性化,在效能上更多元化。4.國家整體教育發展計畫,要為全民而設,亦為全民所享,以達理想的民主教育水準之宗旨,並期藉教育體系運作的功效,來促進民主理想的實現;而其政策與設施,更應使學校教育系統外的各種教育,有具體的關聯性及完密的連環性,促成以個人成長、公民角色和營生知能三者為本的終身教育歷程,並積極擴大教育組織分權化,及推動教育歷程終身化的努力,以顯真正教育均等的真諦,以見民主理想實現的教育效能。教育民主化是民主國家教育發展與改進的必然趨勢,亦是其教育制度與政策的終極理想;民主社會的教育政策與措施,不止於受教者的權利,自學前逐級至高等教育的機會均等,以達「教育之前人人平等」的平等精神,也擴及教育管理的大眾參與,以及策定結合學校系統、成人教育與校外教育三位連環一體的教育政策,不僅在學校系統內部作符應民主的改革措施,且在學校系統外部謀補償學校系統之不足及切合民主社會內發需求的非正規教育形式,以活化等級森嚴的僵化的學校制度之改造途徑,以達成民主社會真正教育均等的理想。  在西洋歷史上,民主主義的思想與觀念雖然起源甚早,但在教育設施上初步實現民主理想,本世紀始有重大突破與成就。目前全球各國政治與教育的「民主化」,已趨向人權保障、立法保護及落實改革等措施,尤須藉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計畫研究,務使民主教育改革運動所期許的目標完成,不只早日實現,而且成效持久,俾人類教育趨於日臻完美的境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主主義教育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