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靈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ㄩˇ
  • 部首外筆畫 16
  • 總筆畫 24
  • 漢語拼音 lí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ㄥˋㄧㄢˋㄖㄨˊ:「ㄌㄧㄥˊㄧㄢˋ」、「ㄕˋㄕˋㄨㄛˇ˙ㄉㄜㄈㄚˊ˙ㄗㄎㄢˋㄌㄧㄥˊㄅㄨˋㄌㄧㄥˊ?」
  2. ㄗㄨㄟˋㄐㄧㄥㄇㄧㄥˊㄋㄥˊㄍㄢˋ˙ㄉㄜㄖㄨˊ:「ㄨㄢˋㄨˋㄌㄧㄥˊ」。
  3. ㄘㄨㄥㄇㄧㄥˊㄅㄨˋㄉㄞㄅㄢˇㄖㄨˊ:「ㄌㄧㄥˊㄏㄨㄛˊ」、「ㄌㄧㄥˊㄑㄧㄠˇ」、「ㄐㄧㄌㄧㄥˊ」。
  4. ㄍㄨㄟˇㄕㄣˊㄖㄨˊ:「ㄕㄣˊㄌㄧㄥˊ」、「ㄕㄢㄌㄧㄥˊ」。
  5. ㄔㄠㄗˋㄖㄢˊ˙ㄉㄜㄐㄧㄥㄕㄣˊㄍㄢˇㄧㄥˋㄖㄨˊ:「ㄌㄧㄥˊㄍㄢˇ」、「ㄌㄧㄥˊㄐㄧㄧˊㄉㄨㄥˋ」。
  6. ㄙˇㄓㄜˇㄍㄨㄢㄘㄞˊㄏㄨㄛˋㄩˇㄙˇㄓㄜˇㄧㄡˇㄍㄨㄢ˙ㄉㄜㄖㄨˊ:「ㄌㄧㄥˊㄨㄟˋ」、「ㄧˊㄌㄧㄥˊ」、「ㄕㄡˇㄌㄧㄥˊ」。
  7. ㄖㄣˊ˙ㄉㄜㄏㄨㄣˊㄆㄛˋㄐㄧㄥㄕㄣˊㄖㄨˊ:「ㄌㄧㄥˊㄏㄨㄣˊ」、「ㄒㄧㄣㄌㄧㄥˊ」、「ㄒㄧㄥˋㄌㄧㄥˊ」。
  8. ㄇㄧㄥˊㄒㄧㄠˇㄕˋㄌㄧˇㄖㄨˊ:「ㄇㄧㄥˊㄨㄢˊㄅㄨˋㄌ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1. 鬼神。
    【例】神靈
  2. 人的魂魄、精神。
    【例】靈魂、心靈、性靈
  3. 最精明能幹的。
    【例】萬物之靈
  4. 應驗。
    【例】靈驗、靈效
  5. 機敏、不呆滯。
    【例】機靈、靈活、靈巧
  6. 靈柩的簡稱。
    【例】停靈、守靈
  7. 明曉事理。
    【例】冥頑不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名]
1.事神的女巫。《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漢.王逸.注:「靈,謂巫也。」
2.鬼神。《詩經.商頌.殷武》:「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唐.孔穎達.正義:「其見尊敬如神靈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此山靈招我,不可失也。」
3.魂魄。如:「靈魂」。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願歸靈於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4.人的精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
5.最精明能幹者。《書經.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
6.靈柩的簡稱。如:「停靈」、「守靈」。《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那口靈就拱在堂屋正中,姑娘跪在靈右,候著還禮。」
7.姓。如戰國時晉國有靈輒。
[動]
1.明曉事理。《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2.保佑。《國語.吳語》:「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鍾鼓,寔式靈之。」
[形]
1.神妙、奇異。《文選.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2.應驗。《老殘遊記》第四回:「你老不信,試試我的話,看靈不靈?」
3.機敏、不呆滯。如:「機靈」、「心靈手巧」。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三》:「無霓裳而骨節皆靈,掩鮫綃而丰神獨迥。」
4.美好、善。《文選.潘岳.閑居賦》:「竹木蓊藹,靈果參差。」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靈跡勝概,靡不周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î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鬼神、靈界。
  2. [[名] ] 牌位、靈位。
  3. [[形] ] 靈驗、有效。
  4. [[形] ] 機敏的、不呆板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神鬼之代言人;或代人祈禱,求鬼神賜福、解決問題之人。《說文解字.玉部》:「𤫊,靈巫,以玉事神。……靈,𤫊或从巫。」《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漢.王逸.注:「靈,謂巫也。」

2. 泛指鬼或神。《詩經.商頌.殷武》:「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唐.孔穎達.正義:「其見尊敬如神靈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此山靈招我,不可失也。」

3. 魂魄。《楚辭.屈原.九章.哀郢》:「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願歸靈於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4. 對死者之尊稱,亦泛指與死者有關之事物。《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張奐》:「措屍靈床,幅巾而已。」《金瓶梅》第八回:「教王婆報恩寺請了六個僧,在家做水陸超度武大,并天晚夕除靈。」

5. 靈柩簡稱。《紅樓夢》第一一○回:「擇了吉時成殮,停靈正寢。」《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那口靈就拱在堂屋正中,姑娘跪在靈右,候著還禮。」

6. 保佑。《國語.吳語》:「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鍾鼓,寔式靈之。」

7. 神妙、奇異。《漢書.卷一○○.敘傳上》:「及其長而多靈,有異於眾,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券,呂公睹形而進女。」南朝宋.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8. 應驗,能實現祈求之事或預測之事。《水滸傳》第一回:「他是額外之人,四方顯化,極是靈驗。」《老殘遊記》第四回:「你老不信,試試我的話,看靈不靈?」

9. 最精明能幹者、具靈性不同於凡物者。《書經.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禮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10. 泛指人或生物。唐.杜荀鶴〈再經胡城縣〉詩:「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西遊記》第三五回:「你一個妖精的性命捨不得,似我師父、師弟、連馬四個生靈,平白的吊在洞裡,我心何忍!」

11. 明曉事理。如:「冥頑不靈」。《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12. 精神、性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明.袁宏道〈敘小修詩〉:「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

13. 機敏、不呆滯。如:「機靈」、「心靈手巧」。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一三》:「無霓裳而骨節皆靈,掩鮫綃而丰神獨迥。」

14. 美好、善。《廣韻.平聲.青韻》:「靈,善也。」晉.潘岳〈閑居賦〉:「竹木蓊藹,靈果參差。」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靈跡勝概,靡不周覽。」

15. 姓。如戰國晉有靈輒。

注音: ㄌ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