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老年失智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nile Dementia
作者: 陳滋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老年失智症又稱癡呆症,是指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喪失智慧能力的行為表現,尤其是高級腦皮質功能的喪失,包括記憶力、判斷力、抽象思考力等的喪失,以及人格、行為的改變。事實上,失智症是成年人於心智成熟後,因腦部疾病而引起心理及智力功能的退步,影響到生活及工作能力的綜合表現。
  失智症的症狀隨著病程的進展而有不同,分述如下:
  1.早期:記憶力變差,尤其是最近發生的事記不得,特徵是對發生的事整個忘記,而且事後也記不起來。隨著病程進展,不僅是以前的事,連家人的名字、家裡的地址,都記不起來。日常生活中稍複雜的事務,如算錢也會發生錯誤。
  2.中期:時空關係及定位能力減退,外出稍遠即會迷路,出現漫無目的遊走的現象,加上對周遭環境的危險不易察覺,常陷於危險的處境之中;混亂、躁動、漫遊的現象在傍晚或夜間更明顯;隨著語言能力障礙,溝通變得愈來愈困難;失去自我生活照顧的能力,外表愈形不潔、邋遢;終至對原先熟悉的人、事、物都認不出來,發生大小便失禁的情形。
  3.晚期:完全需人照顧,沒有語言反應,臉上沒有表情。
  在老年期所發生的失智症之中,阿爾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及多發梗塞性失智(血管性失智症,Multi-infarct Dementia)占最多數。
  阿爾茲海默氏病因腦細胞的萎縮、脫落、病變而引起,此病的出現與年齡有密切的關係。在六十五歲以前的人口中所占的比率較低,六十五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所占的比率也增高,女性通常比男性長壽,因此女性發生阿爾茲海默氏病的比率亦較高。多發梗塞性失智則是腦血管因多次腦梗塞之後,多處血液供應受影響,使該處腦皮質功能退化而引起的。腦中風與多發梗塞性失智有關,所以,預防及控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以及不吸菸,以減少腦中風的發生,期可預防多發梗塞性失智的發生。
  照顧失智症老人宜注意下列事項:
  1.病人需要滿足生理需求、覺得有安全感、感覺被愛及有歸屬感、維持自尊。
  2.評估病人尚存的功能,為了盡量保留現存的功能,居家的環境事務可做些調整,以協助病人在可能的範圍內自己做;在病人做不到時,要給予協助。
  3.留意病人的情緒及身體語言,當他覺得沮喪、拒絕接受照顧時,不要強迫他,過一會兒再試試看。
  4.盡可能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使病人在熟悉的環境下活動。
  5.照顧者能保有接納與了解的態度,給病人愛及尊嚴,對彼此都有益。
  失智症照顧者常經歷生理、心理、社會情緒的負擔,有一種被綁住的感覺,形成無法出門、沮喪、憂鬱、社交隔離的情形。為避免照顧者體力耗盡,應找人幫忙,讓其休息一小段時間,若能和經歷相同的家庭分享經驗,將可減少孤單的感受。目前,社會上能提供的資源包括:
  1.護理之家及老人養護所,使家人已無法照顧、無法自理生活的老人,獲得安養服務。
  2.居家護理:提供護理服務、居家照顧及衛生教育。
  3.居家看護:可到府服務若干小時,使主要照顧者有喘息的機會,提供病人復健、翻身、叩背服務;協助病人進食及服藥、個人衛生、居家環境處理、心理協談及家屬溝通。
  4.在宅服務:提供家事及文書服務、陪同就醫、生活指導及關懷服務。
  5.日間托老:提供老人生活照顧、餐點及醫療保健、文康休閒等服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老年失智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