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毒蜘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rentule, la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兩幕三景的默劇舞劇。柯拉理(Jean Coralli, 1779-1854)編舞,紀德(Casimir Gide)編曲,斯克里柏(Eugène Scribe, 1791-1861)與柯拉理共同編劇,佛歇爾(Lèon Feuchères)、歇尚(Charles Sechan)、迪耶特爾(Jules Dièterle)及岱普烈辛(Edouard Desplèchin)佈景設計,羅米耶(Paul Lormier)服裝設計。1839年6月24日首演於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故事敘述:路吉(Luigi)與蘿娌塔(Lauretta)為一對愛侶,蘿娌塔的母親因為路吉貧窮而反對兩人交往。一次,路吉從強盜手中救了貴族夫人克蘿琳達(Clorinde),得到一大筆賞金,蘿娌塔的母親立刻答應兩人的婚事。慶宴上,路吉被毒蜘蛛咬到,歐米歐帕提卡(Omeopatica)醫生乘人之危提出蘿娌塔必須嫁給他做小老婆,才肯救路吉的要求,無計可施的蘿娌塔只得答應,但全村的人對他破壞別人姻緣的做法非常憤慨。結婚當天,蘿娌塔假裝也被毒蜘蛛咬傷,這一次醫生當然怎麼救都救不活她,只得替她準備喪事;路吉傷心的跑來看這位已成為醫生太太的恩人最後一面。湊巧此時,醫生遇襲,被強盜殺死。路吉發現蘿娌塔並未被咬,更未曾與醫生成婚;最後,在醫生原配的應允,並解除婚約後,兩人終於能高高興興的結成連理。本劇故事取自一則古老義大利傳說喜劇《毒蜘蛛》,在浪漫時期的巴黎歌劇院裡算是相當特殊。浪漫主義(Romanticism)讚美「激情」而不是「歡笑」,「詩意」而非「喜鬧」。編劇斯克里柏是位不在意「潮流」的藝術家,他相信當時應有不少跟他有相同見解的人。斯克里柏的舞台作品約三百齣,其戲劇架構在當時已成為大家學習的模式;基本上它們都是「前浪漫時代」(pre-romantic)的語彙,即是訴諸溫情的……大體描述一位無辜的少女,最初被誤解不守貞節,結尾終於獲得澄清,如他的《夢遊者》(La Somnambule, 1827,歐梅(Jean Aumer, 1774-1833)編舞)……及《盛宴》(L´orgie, 1831,柯拉理編舞)。然而《毒蜘蛛》中的蘿娌塔卻不一樣,她並不是一位天真無邪、無力反抗的少女。好色的醫生雖然霸道,卻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觀眾激賞她,而不是同情她的被迫害。一些批評家認為舞劇故事太普通,但無法否定觀眾卻喜歡它。主角的表現讓該舞劇避免變成流於粗俗的滑稽劇:如飾演路吉的馬吉李耶(Joseph Mazilier, 1801-1868),俊俏優雅、說服力強;巴列滋(Jean-Baptiste Barrez)的醫生,喜感十足,但不冒犯觀眾精緻品味的要求。法國浪漫運動的領袖之一,詩人高替耶(Thèophile Gautier, 1811- 1872)認為:「適當而不誇張。」而飾蘿娌塔的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 1810-1884)更用她那沉靜的流暢動作,搶走了所有人的風采,尤其是泰朗塔拉舞(Tarentella)。《毒蜘蛛》又是一次芬妮豐富啞劇能力的大好表現機會,她的機智、青春與美貌,令人印象深刻,觀眾沉醉於她的活潑朝氣與天真無邪。一位舞評家寫著:「不只有蠱惑人心的能力,她亦是一位真正的演員!」「終於看到偉大舞者的神韻!」可惜,芬妮在1839年離開巴黎後,其默劇才華就無人能及。1843年在倫敦的演出,劇情方面作了一些修正,因為有人認為舞台上不應有喪葬場面;它的成功讓芬妮的對手瑪麗.塔伊歐尼(Maria Taglioni, 1804-1884)更加眼紅,舞評家說:「塔伊歐尼是純詩意,芬妮則充滿智慧。」舞劇亦是另一位舞者福絲特(Caroline Forster)個人的大豐收(飾貴族夫人克蘿琳達),曾激發小說家得洛德(Taxile Delord)將下列怪異的對話寫進他的小說《蜜月》(La Lune de Miel)中:「我比較喜歡福絲特」「你認識她嗎?」「她是誰?」「一位巴黎歌劇院舞者,一位知道如何跳舞的英國人,棒極了!」編舞者柯拉理是位多才百變的藝術家,擅長華麗宏偉作品,某些場面的處理,扣人心弦,成為後代學習典範,《毒蜘蛛》在他純熟技法創作下,避免了劇情交代不清的非難,可惜卻沒有得到太多的掌聲。反而是作曲者紀德,在選擇當代流行樂曲再重新編曲上,能抓住觀眾的口味,贏得相當高的讚譽,一篇評論:「多方收集好聽的歌,經巧手重組……雖不是自己的作品,紀德卻讓各段落具相關性,如出自同一概念的作品。」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毒蜘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