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歷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ǒu shù lì sh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口述歷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ǒu shù lì shǐ |
解釋:
由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論。如:「為了補充日治時代的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口述歷史的訪問計畫。」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口述歷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ral History |
作者: | 詹昭能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口述歷史是由當事人或親眼目睹當時情境者,回憶與描述過去發生的事件,據以記載下來的資料或文件。口述歷史的手稿經常未公開發表,只保存在圖書館中,等待有心人士進一步深入探究。 口述歷史的題材雖然早已存在,但現代的版本則始於一九四八年尼文斯(A. Nevins)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口述歷史專案研究計畫。口述歷史所探討的題材包羅萬象,有市井小民談論自己的工作狀況,如特克爾(S. Terkel)在一九七五年的〔工作〕(Working);也有知名人物的歷史回顧,像米勒(M. Miller)的〔平鋪直敘〕(Plain Speaking),就是杜魯門總統(President Harry Truman)的口述歷史記錄。不過較常以被忽略、遺忘、或壓迫的弱勢族群為對象,如以越戰中的黑人與婦女為對象,所記載的口述歷史。 在口述歷史方面著有成績的我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於民國四十八年(1959)開始民國口述歷史訪問計畫,當時負責主訪工作的是史學家沈雲龍,第一位受訪的對象則為傅秉常。第二年起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計畫合作兩年,其後則接受福特基金會資助十年。十二年多期間總共訪問六十九位重要人物,其中以軍事將領居多,另有黨政、外交、交通、財經等方面的人士,成稿五百萬餘言。後來因為經費問題,口述歷史訪問工作暫停,直到民國七十三年(1984)成立口述歷史組,才展開第二階段的訪問工作,十多年來訪問對象並已擴及醫學(如魏火曜)、科學(如阮維周)、企業(如吳修齊),以及與家族史、華僑史、日據時期職業婦女、二二八事件、抗戰時期國軍人事(如孫立人)等專題有關的人物。 口述歷史雖然採取訪問的方式,記錄受訪者的自述,但是主要的目的在提供歷史研究的題材,因此與非結構性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ing)比起來,方法論相同而目的則有別。 至於口頭傳說(oral tradition)是指代代相傳的口頭敘述,主要存在各種口語形式的詩詞、歌謠、故事等,並未形之於文字,而內容也不一定是歷史事件或人物。口頭傳說因為是文化與生活的表現,所以社會科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語言學家與文學批評家都有濃厚的興趣。 口述的歷史若以口語形式傳給下一代,就成為口頭傳說之始,因此口頭傳說與口述歷史有關但並不相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口述歷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Oral History |
作者: | 林美和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種將許多口說記憶加以蒐集整理,以作為史料之用的方法,稱為口述歷史。例如訪問地方耆老整編而成的地方志或某一事件的當事人之訪談紀錄都屬口述歷史。在學術研究方法上,它是歷史研究法中蒐集史料的方式之一。早在希臘時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就曾利用此法進行訪談紀錄的整理工作。然現代的口述歷史先驅當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名史學家內文斯(Allan Nevins)於1948年首次提出的口述歷史計畫。其後,口述歷史就在北美、歐洲與澳洲等地快速發展至其他各地。 口述歷史多半是作為過去書面紀錄的補充,具輔助與印證價值。然基於受訪者的往事回憶能力所限,在規畫時應相當謹慎。茲將其進行的步驟與應注意的事項條列如下:(1)確定口述歷史計畫的性質與目標;(2)決定人選並蒐集當事人的相關資料;(3)蒐集當事人的親友或鄰居的訪談紀錄;(4)擬定訪談大綱;(5)準備必用的資料或工具(如錄音機);(6)講求訪談技巧;(7)蒐集當事人的直接資料,如照片、證書、獎狀(章)或手稿;(8)綜理全部資料;(9)呈現整理的書面紀錄,並請當事人過目。 口述歷史除被廣泛使用在紀錄片、廣播或電視劇外,其他如歷史事件的敘述或地方志的編輯也常使用之。以各地方的縣志或鄉鎮志來說,不僅可靠地方的耆老用深入淺出的口說,從事當地歷史典故的蒐集工作,而且也可讓當地民眾共同參與編寫歷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口述歷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