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瑪亞士比,戰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yasvi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儀式。瑪亞士比(Mayasvi)祭典是居住於臺灣阿里山地區之原住民鄒族(曹族Tsou)的重大祭典儀式。早期部落凡是勇士出草凱旋歸來或聖所〔見庫巴(Cuba)〕之重建、修復等事宜時,即舉行該祭典,故亦稱謂「敵首祭」、「凱旋祭」、「團結祭」或「戰祭」。現今僅有嘉義縣吳鳳鄉之達邦社(Tapan)和特富野社(Tfuya)仍保有此一祭典儀式。每年兩部落輪流於二月十五日或八月十五日舉行此項祭典儀式,其意義在勉勵族人要有犧牲奉獻個體生命以保護部落大生命之精神,並祈福戰神降臨佑助使部落更能凝聚團結,儀式過程分四階段:一、是整備活動: 儀典前數日男性開始整理聖所及通獵區路徑之除草工作,女性則炊製祭品; 當日晨成年男子著勇士裝,聚集聖所前,等待清晨上山採取神花「木檞蘭」之勇士們的歸來; 頭目(司祭者)率眾於廣場呼嘯一聲後集體躍入聖所內,將神花插飾於個人皮帽與腰帶間。二、是正典活動: 頭目領眾人從聖所內的火塘中,引炭火移至外面廣場中央; 迎戰神:集體成半圓形於神樹(赤榕樹yono)前,由石、汪氏二家女子招進一隻乳豬置於其間。頭目、長老們以矛剌豬、祭眾以刀尖沾豬血塗於神樹上,象徵供奉戰神,同時呼嘯數聲。數名青年砍樹枝以示為戰神整備其垂臨之路徑。 歌舞戰神曲(Ehoya);歌詞是「天神啊!豬已殺妥,血也準備,請下來享用吧!」。歌唱兩次,第二次開始進行緩慢莊嚴舞步。面朝中心雙手側開隔一人交叉牽手,開始兩拍一動步伐;第一拍右足由左足旁向右畫一弧形後右著地,第二拍左足向右足後交叉出一步。如此重複步伐向反時鐘右前方側行,身體隨步伐與歌聲呼吸前俯後仰,以示迎戰神降臨聖所,(陪神向前走)。牽手表示團結,身體前後擺動表示族人向天盼望其降臨; 行團結祭:祭眾入聖所,由長老領誦凱旋文並行男嬰初登聖所以及男子成年禮。此時各氏族之祭品亦已攜至聖所以供神後共食用; 歌舞送神曲(Eyao):祭眾走出廣場重復迎神曲之舞步移向神樹恭送戰神升天。 男女共歌舞,歌唱戰歌由慢板而快板。這時汪、石二氏婦女持火把入場開始進入舞隊共舞。舞步隨歌曲速度而加快步伐,然後再唱一次送神曲,完後男子再登入聖所。 勇士們進行路祭和家祭。 兩至三夜之族人的歌舞祭活動。三、結束祭活動,午夜前由頭目帶領祭眾唱迎神曲和送神曲後,將廣場之社火熄滅正式結束祭儀。男子參加祭典得著勇士盛裝;上衣大紅色,頭戴皮帽,飾有神花,胸前佩戴皮簽條做為護身符,下肢得著長統形束綁褲。
參照:
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的風土神話》1993、依憂樹、博伊哲努《臺灣鄒族生活智慧》1997、劉其偉《臺灣土著文化藝術》198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瑪亞士比,戰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