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三比克學校制度 - 教育百科
莫 | |
三 | |
比 | |
克 | |
學 | |
校 | |
制 | |
度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chool System in Mozambique |
作者: | 蔡清華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莫三比克共和國(Republic of Mozambique)位於非洲東南岸,北與坦尚尼亞接壤,西與馬拉威、尚比亞、辛巴威、南非等國交界,南與史瓦濟蘭、南非共和國相連,東面臨莫三比克海峽,為非洲南部最大的海岸平原,面積共八十萬一千五百九十平方公里,約為臺灣之二十二倍。莫三比克的人口據一九九一年七月之統計為一千五百十一萬餘人,絕大多數為非洲土生原住民,百分之九十以上從事農業,唯因戰禍連年,其本國生產之食糧並不足夠,尚須仰賴進口。受到內戰之影響,目前有九十萬莫三比克難民流落於馬拉威。經濟情況極差,每人平均生產毛額僅一一○美元,為非洲著名窮國之一。 莫三比克原為葡萄牙殖民地,自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獨立,建立一個與前蘇聯關係密切的馬列主義政府;一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新憲法公布後,已成為一個多黨制的政體,政府運作也朝地方分權的方向改革。首都為馬布多(Maputo)。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莫三比克在獨立之初由於文盲比例過高(百分之九十三),遂發展出一套雙軌學制;原葡萄牙人及其僱傭人員之子女就讀公立學校,廣大的平民子女則至教會就讀。直至一九八三年,莫三比克政府才著手建立國家教育制度,並且逐年往上擴充一個年級,預計至一九九四年即可建立完整的公立教育制度。因此,以就學率來看,其各級教育呈一極端之金字塔形狀,並不為奇。 莫三比克之學校制度如下圖所示,分為初等小學(EPI)五年(七歲入學),高等小學(EP2)兩年,初中(ESG1)三年,高中(ESG2)二年。莫國雖然極力擴充初等小學,並採取三班制的上課方式以應付生育率居高不下所帶來的眾多學童,不過在戰爭的陰影下成效不彰,就學率仍從一九八○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七五‧五降至一九八九年的三七‧五,其畢業生之升學率也僅在百分之六十左右。高等小學即第六、七年級,除普通科外,更有技術職業類之高小;學生在十二至十三歲就讀,其人數雖有增加,但比例仍然極低;在一九九一年,初等小學的畢業生只有百分之十進入高小,而六年級升至七年級亦僅有三分之一。初中包括第八、九、十等三個年級,招收一般及職業小學之畢業生;為莫國基層技術人力之主要培育場所,可是容量顯然不足,而且大部分集中在首都附近。高中包括十一及十二年級,一般均稱之為大學預備教育,事實上亦有職業準備及培育高小教師之功能。高等教育方面,莫三比克設有一所大學(Eduardo Mondlane大學)、一所中學教師訓練機構(高等教育學院),以及一所外交及政治學府(高等國際關係學院)。各級教育女學生所占比率極低。 在技術職業方面,分初級、基本、中級三個階段在高等小學、初中、高中等三級學校實施,各個階段又分農業、工業、商業等類科,修業年限分別為二、三、三年。 在教育行政方面,自一九九三年後教育部已不再兼管文化、體育、運動事務,除高等教育以外之各級學校的課程及教育事務均由教育部規劃、監督,不過在執行上則委由地方官員負責。教育經費在一九八○年占政府總預算百分之十二,其後每下愈況,到了一九八九年才有回復到當年的水準。大學生的每生單位成本約為初等小學生之兩百倍。 莫三比克未來教育發展,在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下,面臨著改進教育素質與擴充教育機會約兩難困境;再加上經濟情況不佳、戰亂頻仍、文盲比例高達七成,莫國要將其教育提升至一般國家的水準,可能不是短期內可以達成的目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莫三比克學校制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