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鄧邦述(1868-1939) - 教育百科
(1868-1939)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簡秀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鄧邦述,字孝先,號正闇,清初其遠祖名旭字元昭者,移居上元,遂為江寧人。生於同治7年(1868),光緒17年(1891)鄉試舉人,24年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27年入湖北巡撫端方幕,31年隨之周歷歐美各國,翌年返國,曾參與新官制釐訂工作,33年被奏調前往東北,宣統2年(1910)晉任吉林民政司使,直到3年解職。民國元年(1912)曾任東三省鹽運使,數月後即行去職,應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7年為江蘇參議員,10年以後居家吳縣,晚年景況較為窘困,卒於28年,年72歲。邦述著述除前後編4部藏書目錄外,有〔群碧樓詩鈔〕4卷、〔漚夢詞〕4卷,及〔六一消夏詞〕18卷。
  邦述先祖為金陵望族,累世皆有所藏,藏書處為青黎閣,然不克世守,殘餘悉毀於太平天國之役。邦述年22時就婚於舅舅趙烈文(能靜)之女,得讀天放樓藏書,人端方幕,寓目匋齋金石書籍之富,受環境耳濡目染,及感受先人創業守成之責,慨然有志藏弆,光緒30年即在寄寓的吳縣開始收藏,罄所入之餘,盡以買書,然其時雖貧,猶無債也。及從海外歸居京師,始盡收宋元舊刻與精鈔本。此後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積書至萬餘卷,一時為書林新豪客,「廠肆書賈,雲集響應,昕夕候於門者,常十數人,通善本往往出善價不吝,每用以自豪,即使居官東北,書友拜訪」,亦「空谷足音,連歲不絕」(鄧邦述,〔群碧樓善本書錄〕自序),見異書必傾囊收之,不足以應,則舉債購之。
  光緒32年邦述手寫〔雙漚居藏書目初編〕,連清刊本在內全數不過500多部,宋元本亦只寥寥12部,至宣統3年編印〔群碧樓善本書目初編〕9卷,總數已達24,964卷,含宋本816卷,元本2,743卷,一時為金陵吳郡藏家之後勁,所謂繼津逮、滂喜諸家而傳者。
  邦述於所藏書,多躬加題記,讎校考訂,詳注始末,故丹黃狼籍,錄稿盈篋,據〔臺灣公藏善本書目人名索引〕統計,經其校跋題記者為首屈一指。題記內容,於書之撰人生平、版本內容、遞藏源流、藏家故實,均有述及。對於朋舊過從,亦縱觀不吝。而對於善本,邦述常有付刊流傳之思,民國9至11年曾刊成〔群碧樓叢刻〕。
  辛亥去官,邦述家境窘困,民國元年已需鬻善本以維生,正如自謂:「昔借債以買書,今鬻書以償債。」(〔群碧樓善本書錄〕自序)但仍有所蒐購,只是盛況不再,宋刻元槧已無力繼之。16年為生活所迫,終於將大部分精本拋售療飢,由蔡元培為中央研究院以50,000元收購,其中包括披玉雲三集宋本在內。邦述就所售圖書編印〔群碧樓善本書錄〕6卷,存餘部分精本則另編成〔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7卷。大約在抗戰前,寒瘦山房餘書又為杭州王體仁購去一批,剩下的在邦述逝世後,由家屬連同清刊本全部於29年初出售,輾轉為中央圓書館在上海收藏。
  邦述三十餘年辛苦借貸收羅,雖及身而逝,但遺澤現多由中研院及中央圖書館保存,中研院史語所80部宋元本中約有60部為群碧樓舊藏,在中央圖書館者則以抄校本較為珍貴。以善本言,邦述算是保存較完整的少數近代藏書家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鄧邦述(1868-1939)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