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宣懷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èng xuān huái |
解釋:
人名。(西元1845~1916)字杏孫,清江蘇武進人。清末,輔佐李鴻章創辦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漢冶萍煤鐵礦等事業。累官至郵傳部尚書,宣統三年主張鐵路國有,發生四川保路慘案,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民國成立後退居上海,仍經營實業。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盛宣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萬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盛宣懷(1844~1916),字杏蓀、幼勖、杏生,號次沂、補樓,別署愚齋、止叟等。江蘇省武進縣人。二十三歲,補縣學生,屢次參與秋試未中。一八七○年隨李鴻章平回亂,任幕僚,負責營內文案兼充營務處會辦。回亂平後,調陝甘後路糧臺會辦、淮軍後路營務會辦。一八七三年擔任上海輪船招商公局會辦。 一八七五年奉派督辦湖北省之煤鐵礦業務。一八八○年十月任天津河間兵備道。二年後改任津滬陸線電報局總辦,以向外國貸款方式,興設天津與上海間之電報;同年創辦電報學堂。一八八四年署天津海關道。一八八六年奉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監督。一八九二年擢為四品京堂,任鐵路總公司督辦,並上奏呈述築路與練兵理財育才互為用,及開設銀行等,獲准。補太常寺少卿。同年創辦北洋大學堂。次年上海織布局廠災,奉命到上海籌設華盛總廠。一八九五年八月盛氏稟請王文韶奏准於天津設立中西學堂,此為我國實施新式普通教育之首創,分頭等學堂和二等學堂兩級,前者相當於現在之專科學校,四年畢業。課程分兩種:普通及專門課程,普通者分年修習不同的一般學科;專門者分為五門,即工程學、電學、礦物學、機器學和律例學。二等學堂相當於現在之中學,招收十三歲至十五歲的學童,四年畢業。以漢文和英文為主要學科,此外亦開設數學、歷史、地理、物理等科。一八九五年授大理寺少卿,奏請在上海設立南洋公學,此所公學已具完整學制之雛形,其內部分四院:(1)師範院,相當於過去的優級師範學校;(2)外院,相當於現在之附屬小學;(3)中院,相當於現在之中學;(4)上院,相當於過去的專門學校。師範院在培育小學師資,外院乃中院之預備,而中院為上院之預備。其制度就如現在之國小而國中而高中,高中而後大學、循階升學。一八九六年倡辦中國通商銀行,是為我國自辦銀行之首創。 一八九九年義和團之亂起,次年為保亂區不漫延過大,盛氏提倡東南互保之議,獲兩江總督劉坤一等同意。亂平後,以功加太子少保銜。一九○一年七月任辦理商稅事務大臣。一九○二年元月任工部左侍郎。一九○七年辭鐵路總公司督辦之職。次年三月出任郵傳部右侍郎;同年輪船招商總局董事會成立,擔任會長。 一九○九年奏請推廣中央銀行業務,先齊一幣制。次年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自此拜命入都;時清廷開始整理幣制,遂受命幫辦度支部幣制事宜;九月捐建上海圖書館;年底任郵傳部尚書。一九一一年四月任郵傳大臣。時朝中有人奏倡鐵路國有政策之議,諭文郵傳部議覆,盛氏認為將鐵路幹線均歸國有,支線任民營,尚屬妥當。同月清廷宣布鐵路國有政策,並計畫將粵漢、川漢兩路收回國有,於是各地反對聲起,四川等地人士紛設「保路會」抗爭,遂有派軍到四川鎮壓之舉。武昌亦放八月十九日(陽曆十月十日)首先起義。清廷資政院以盛氏侵權違法,是為誤國首惡。九月遭到革職。十月移居日本。一九一二年九月返上海。次年擔任招商局、漢冶萍煤鐵公司董事會會長。一九一六年三月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所著有:〔愚齋存稿〕、〔盛宣懷未刊信稿〕;刻印〔常州先哲遺書〕、〔經世文續編〕、〔林胡曾三公奏議〕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盛宣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