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須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ㄧㄥㄉㄤㄅㄧˋㄉㄧㄥˋㄖㄨˊ:「ㄅㄧˋㄒㄩ」、「ㄨˋㄒㄩ」、「ㄖㄥˊㄒㄩㄋㄨˇ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一定、要。
    【例】必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生在下巴的鬍子。後泛指鬍鬚。通「鬚」。《說文解字.須部》:「須,頤下毛也。」《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2.片刻、短暫的時間。《荀子.王制》:「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3.姓。如戰國時魏有須賈。
[動]
1.等待。《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夜鼓聲而發。」
2.遲緩。《左傳.成公二年》:「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
3.需要、需求。唐.杜甫〈客從〉詩:「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4.止。《書經.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清.孫星衍.注:「須,馬云:『止也。』」
5.用。漢.王充《論衡.自紀》:「且禮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須。」宋.蘇軾〈與范子豐〉六首之六:「昏嫁所須,不可奈何。」
6.是。宋.王安石〈見鸚鵡戲作〉詩:「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副]
1.應當。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終究。唐.王建〈歲晚自感〉詩:「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回避老須來。」
3.可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我須不識字,寫不得。」
4.大概。《董西廂》卷一:「聞說貴州天下沒,有甚希奇景物?你須知處。」
[連]
卻。宋.朱敦儒〈水調歌頭.中秋一輪月〉詞:「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今公子在江夏,須不在這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頤下之毛。後泛指鬍鬚。段注本《說文解字.頁部》:「須,頤下毛也。」《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唐.杜甫〈洗兵馬行〉:「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須眉蒼。」

2. 片刻、短時間。《荀子.王制》:「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3. 等待。《詩經.邶風.匏有苦葉》:「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漢.毛亨.傳:「人皆涉,我反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夜鼓聲而發。」

4. 遲緩。《正字通.頁部》:「須,遲緩也。」《左傳.成公二年》:「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暫須迴步履,要取助盤飧。」

5. 需要、需求。《廣韻.平聲.虞韻》:「須,意所欲也。」《漢書.卷七九.馮奉世傳》:「奉世上言:『願得其眾,不須煩大將』。」唐.杜甫〈客從〉詩:「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6. 止,停留。《書經.五子之歌》:「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清.孫星衍注引漢.馬融云:「須,止也。」

7. 採用、任用。《正字通.頁部》:「須,用也。」漢.王充《論衡.自紀》:「且禮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須。」宋.蘇軾〈與范子豐〉詩六首之六:「昏嫁所須,不可奈何。」

8. 是。民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須,猶是也。」宋.王安石〈見鸚鵡戲作〉詩:「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摺:「我與那左丞相是兄弟,我和你須叔侄。」

9. 應當。民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須,猶應也。」唐.李白〈將進酒〉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10. 終究。民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須,猶終也。」唐.王建〈歲晚自感〉詩:「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迴避老須來。」宋.楊萬里〈前苦寒歌〉:「勸君莫出君須出,冰脫君髯折君骨。」

11. 可是,表示強調的語氣。《水滸傳》第二一回:「我須不曾冤你做賊。」《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我須不識字,寫不得。」

12. 大概。《董西廂》卷一:「聞說貴州天下沒,有甚希奇景物?你須知處。」

13. 卻。民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釋》卷一:「須,猶卻也。」宋.朱敦儒〈水調歌頭.對月有感〉詞:「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三國演義》第五二回:「今公子在江夏,須不在這裡。」

14. 雖。民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一:「須,猶雖也。」唐.王維〈燕支行〉:「教戰須令赴湯火,終知上將先伐謀。」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這一場胡主張,您須熱鬧,俺荒涼。」

15. 姓。如戰國時魏有須賈。

注音: ㄒㄩ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