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秀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ㄠˋㄇㄞˋㄉㄥˇㄍㄨˇㄌㄟˋㄊㄨˇㄙㄨㄟˋㄎㄞㄏㄨㄚㄖㄨˊ:「ㄇㄞˋㄒㄧㄡˋ」、「ㄇㄧㄠˊㄦˊㄎㄜˇㄒㄧㄡˋ」。
  2. ㄧㄡㄧˋㄐㄧㄝˊㄔㄨ˙ㄉㄜㄖㄨˊ:「ㄧㄡㄒㄧㄡˋ」、「ㄧˋㄉㄨˊㄒㄧㄡˋ」。
  3. ㄧㄡㄧˋㄐㄧㄝˊㄔㄨ˙ㄉㄜㄖㄣˊㄘㄞˊㄖㄨˊ:「ㄏㄡˋㄑㄧˇㄒㄧㄡˋ」、「ㄨㄣˊㄊㄢˊㄒㄧㄣㄒㄧㄡˋ」。
  4. ㄑㄧㄥㄌㄧˋㄐㄩㄣˋㄇㄟˇ˙ㄉㄜㄖㄨˊ:「ㄐㄩㄣˋㄒㄧㄡˋ」、「ㄑㄧㄥㄒㄧㄡˋ」、「ㄒㄧㄡˋㄇㄟˇ」、「ㄒㄧㄡˋㄈㄚˇ」、「ㄒㄧㄡˋㄑㄧˋ」、「ㄒㄧㄡˋㄧˋ」、「ㄕㄢㄇㄧㄥˊㄕㄨㄟˇㄒㄧㄡˋ」、「ㄒㄧㄡˋㄨㄞˋㄏㄨㄟˋㄓㄨㄥ」。
  5. ㄧˋㄧㄣㄩㄥˋㄗˋㄧㄡˇㄅㄧㄠˇㄒㄧㄢˋㄅㄧㄠˇㄧㄢˇㄧˋㄖㄨˊ:「ㄗㄨㄛˋㄒㄧㄡˋ」、「ㄒㄧㄡˋㄧˊㄒㄧㄚˋ」、「ㄧˋㄔㄤˇㄒㄧ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ù
解釋:
  1. 稻麥等穀類所吐的穗或草木所開的花。
    【例】麥秀、蘭秀
  2. 優異、傑出。
    【例】優秀、秀士、秀才
  3. 才智傑出的人。
    【例】後起之秀
  4. 清麗、俊美。
    【例】娟秀、清秀、山明水秀
  5. 表演、展現。§英show
    【例】做秀、歌舞秀、秀球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ù
解釋:
[動]
1.稻麥等穀類吐穗開花。《詩經.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唐.聶夷中〈田家〉詩二首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2.泛指草木開花。唐.杜甫〈九日寄岑參〉詩:「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3.生長、成長。晉.顧愷之〈神情〉詩:「冬嶺秀寒松。」
4.表現、表演。為英語show的音譯。如:「秀一下」。
[名]
1.草木的花。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文選.張協.七命》:「方疏含秀,圓井吐葩。」
2.才智傑出的人。如:「後起之秀」。《晉書.卷六五.王導傳》:「顧榮、賀循、紀贍、周玘,皆南土之秀。」
3.演出、表演。如:「做秀」、「一場秀」。
4.姓。如春秋時宋有秀老。
[形]
1.草木繁茂。《宋史.卷六五.五行志.木志》:「漢陽軍有插榴枝於石罅,秀茂成陰。」宋.歐陽修〈醉翁亭記〉:「佳木秀而繁陰。」
2.清麗、俊美。如:「娟秀」、「清秀」、「山明水秀」。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3.優異、傑出。如:「優秀」、「一枝獨秀」。《國語.齊語》:「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ù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稻麥等穀類吐穗開花。《說文解字.禾部》:「秀,上諱。」五代十國.徐鍇《說文繫傳》卷一三:「禾,實也。有實之象,下垂也。漢光武帝諱,故許慎闕而不書也。」《詩經.大雅.生民》:「實發實秀,實堅實好。」《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唐.聶夷中〈田家〉詩:「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2. 草未開花而結籽。《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詩經.豳風.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3. 泛指草木開花。亦指草木之花。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晉.張協〈七命〉:「方疏含秀,圓井吐葩。」唐.杜甫〈九日寄岑參〉詩:「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元.許有壬〈尋梅〉詩:「何以慰吾衰?梅花秀發時。」

4. 生長、成長。《後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振振子孫,或秀或苗。」唐.章懷太子.注:「苗謂早夭,秀謂成長也。」晉.顧愷之〈神情〉詩:「冬嶺秀寒松。」《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列傳五.胡安國》:「胡康侯如大冬嚴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獨秀者也。」

5. 草木繁茂。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宋史.卷六五.五行志三》:「漢陽軍有插榴枝於石罅,秀茂成陰。」

6. 優異、傑出。亦指物體特出。如:「優秀」、「一枝獨秀」。《國語.齊語》:「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故堯秀眉高彩,享國百載。」晉.張協〈七命〉:「爾乃嶢榭迎風,秀出中天。」

7. 才智傑出之人。如:「後起之秀」。《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邊讓》:「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

8. 清麗、俊美。如:「娟秀」、「清秀」、「山明水秀」。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宋.黃庭堅〈以酒渴愛江清作五小詩寄廖明略學士兼簡初和父主簿〉五首之四:「時時能度曲,秀句入新腔。」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有個孩兒喚做安住,今年三歲,生的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9. 宋元時稱官僚、貴族或有錢子弟為「秀」,出身卑賤者為「郎」。《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你這樣人,種火又長,拄門又短,郎不郎秀不秀的,若要覓衣食,須把個『官』字兒擱起,照著常人,傭工做活,方可度日。」

10. 同「禿」。秀與禿古無分二字,至小篆始分。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禿,今蘇俗老而禿頂曰秀頂。」

11. 演出、表演。為英語show之音譯。如:「做秀」、「脫口秀」。

12. 姓。如春秋時宋有秀老。

注音: ㄒㄧ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