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破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ㄟˇㄏㄨㄞˋㄖㄨˊ:「ㄆㄛˋㄏㄨㄞˋ」。
  2. ㄉㄚˇㄅㄞˋㄖㄨˊ:「ㄍㄨㄥㄆㄛˋ」、「ㄆㄛˋㄉㄧˊ」、「ㄆㄛˋㄔㄥˊ」。
  3. ㄏㄨㄞˋ˙ㄉㄜㄙㄨㄟˋㄌㄧㄝˋ˙ㄉㄜㄖㄨˊ:「ㄆㄛˋㄐㄧㄡˋ」、「ㄆㄛˋㄔㄨㄢˊ」、「ㄆㄛˋㄔㄢˇ」、「ㄆㄛˋㄙㄨㄣˇ」、「ㄆㄛˋㄈㄨˊ」、「ㄐㄧㄚㄆㄛˋㄖㄣˊㄨㄤˊ」、「ㄆㄛˋㄐㄧㄥˋㄔㄨㄥˊㄩㄢˊ」。
  4. ㄐㄧㄝ穿ㄔㄨㄢㄖㄨˊ:「ㄆㄛˋㄢˋ」、「ㄕˋㄆㄛˋ」、「ㄧˋㄩˇㄉㄠˋㄆㄛˋ」、「ㄆㄛˋㄏㄨㄛˋㄈㄢˋㄗㄨㄟˋㄐㄧˊㄊㄨㄢˊ。」
  5. ㄌㄢˋㄏㄣˇㄔㄚㄖㄨˊ:「ㄆㄛˋㄙㄤˇ˙ㄗ」、「ㄔㄥˊㄐㄧㄏㄣˇㄆㄛˋ!」
  6. ㄏㄨㄚㄈㄟˋㄖㄨˊ:「ㄆㄛˋㄈㄟˋ」、「ㄆㄛˋㄘㄞˊㄒㄧㄠㄗㄞ」。
  7. ㄈㄣㄎㄞㄆㄡˇㄎㄞㄖㄨˊ:「ㄕˋㄖㄨˊㄆㄛˋㄓㄨˊ」、「ㄔㄥˊㄈㄥㄆㄛˋㄌㄤˋ」。
  8. ㄍㄞˇㄅㄧㄢˋㄧˇㄨㄤˇ˙ㄉㄜㄍㄨㄟㄉㄧㄥˋㄖㄨˊ:「ㄆㄛˋㄐㄧㄝˋ」、「ㄆㄛˋㄌㄧˋ」、「ㄆㄛˋㄍㄜˊㄌㄨˋㄑㄩˇ」。
  9. ㄐㄧㄝˇㄕˋㄈㄣㄒㄧㄖㄨˊ:「ㄆㄛˋㄊㄧˊ」、「ㄆㄛˋㄐㄧㄝˇ」。
  10. (10) ㄒㄧㄠㄔㄨˊㄖㄨˊ:「ㄆㄛˋㄔㄨˊㄇㄧˊㄒ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殘破不全的。
    【例】破船、破鞋、破洞 ◎
  2. 毀壞、使碎裂。
    【例】破壞、破釜沉舟
  3. 擊敗、攻下。
    【例】破城、大破敵軍
  4. 剖開、劈開。
    【例】勢如破竹、乘風破浪
  5. 超越。
    【例】破戒、破例、破紀錄
  6. 花費、消耗。
    【例】破財、破費
  7. 差勁的、低劣的。
    【例】他的數學非常破。
  8. 穿、透。
    【例】識破、點破、看破紅塵
  9. 剖析、分析解釋。
    【例】破題
  10. 解除、去除。
    【例】破悶、破涕為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毀壞、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釜沉舟」。《荀子.勸學》:「風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紀錄」。《紅樓夢》第一回:「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3.擊敗、攻下。如:「破城」、「大破敵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4.剖開、劈開。如:「勢如破竹」、「乘風破浪」、「將西瓜破成兩半。」
5.剖析、分析。參見「破題」條。
6.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一似你先時破我的肉是狗肉,幾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殘遊記》第五回:「齊心齊意要破這一案。」
7.花費、消耗。如:「破財」、「破費」。唐.溫庭筠〈蘇小小歌〉:「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
8.盡、窮盡。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9.使完整的東西受到損壞而不完整。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10.穿、透、揭穿。如:「識破」、「點破」、「說破」、「一語道破」、「看破紅塵」。
[形]
1.形容受到損壞而殘破的東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2.差勁、低劣。如:「他的數學非常破。」、「你這套破理論少說為妙,免得被人嘲笑。」
[名]
唐宋燕樂大曲的後半部。其中以舞蹈為主,樂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節拍急促繁碎,故稱為「破」。唐.白居易〈臥聽法曲霓裳〉詩:「朦朧閒夢初成後,宛轉柔聲入破時。」《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也稱為「曲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ò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毀壞。
  2. [[動] ] 耗費。
音讀: phuà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毀壞。
  2. [[動] ] 剖開、劈開。
  3. [[形] ] 破舊、殘缺不全。
  4. [[動] ] 用糯米做糕米食的時候加入粳米的一種特殊用語,也就是按比例攙混的意思。
  5. [[動] ] 使顯露、使明白。
  6. [[動] ] 梳頭使分邊。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毀壞、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說文解字.石部》:「破,石碎也。」《荀子.勸學》:「風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突破、解除。如:「破戒」、「破紀錄」。《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昨夜忽有怪物入院,將同住僧人啖噬,不得已破戒下山逃命。」《紅樓夢》第一回:「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3. 擊敗、攻克。如:「破城」、「大破敵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水滸傳》第六二回:「但有半米兒差錯,兵臨城下,將至濠邊,無賢無愚,無老無幼,打破城池,盡皆斬首。」

4. 剖開、劈開。如:「勢如破竹」、「乘風破浪」、「將西瓜破成兩半。」《晉書.卷三四.列傳.杜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三國演義》第九一回:「雄軍雲集,狂寇冰消;纔聞破竹之聲,便是失猿之勢。」

5. 分析、剖析。《禮記.中庸》:「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栽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九:「彭祭酒學校馳聲,善破經經義,每有難題,人多請破之。」

6.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一似你先時破我的肉是狗肉,幾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殘遊記》第五回:「齊心齊意要破這一案。」

7. 花費、消耗。如:「破財」、「破費」。唐.溫庭筠〈蘇小小歌〉:「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這卦爻動,必然大凶,破財、失脫、口舌,件件有之。」

8. 盡、窮盡。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宋.楊萬里〈提劉朝英進齋〉:「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

9. 殘敗。如:「破船」、「破鞋」、「破布」。宋.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詩:「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西湖二集》卷一:「戴了頂破網,穿了件百衲的綻衣,赤著雙腳,捏腳捏手,走到門首。」

10. 差勁、低劣。如:「他的數學非常破。」、「你這套破理論少說為妙,免得被人嘲笑。」《紅樓夢》第一○三回:「兒子頭裡就走,他跟了個破老婆子出了門。」

11. 過。唐.杜甫〈白帝樓〉詩:「臘過思端綺,春歸待一全。」宋.李彌遜〈春日雜詠〉詩:「二月忽已破,一春強過半。」

12. 唐宋燕樂大曲的後半部。其中以舞蹈為主,樂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節拍急促繁碎,故稱為「破」。唐.白居易〈臥聽法曲霓裳〉詩:「朦朧閒夢初成後,宛轉柔聲入破時。」《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或稱為「曲破」。

注音: ㄆ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