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ㄡㄉㄧㄠˋㄧˊㄌㄨㄛˋㄖㄨˊ:「ㄙㄤˋ」、「ㄧˊ」、「ㄦˊㄈㄨˋㄉㄜˊ」、「ㄏㄨㄣˊㄌㄨㄛˋㄆㄛˋ」。
  2. ㄘㄨㄛˋㄍㄨㄛˋㄈㄤˋㄍㄨㄛˋㄖㄨˊ:「ㄐㄧㄠㄅㄧˋ」、「ㄘㄨㄛˋㄌㄧㄤˊㄐㄧ」、「ㄐㄧㄅㄨˋㄎㄜˇ」。
  3. ㄓㄠˇㄅㄨˊㄉㄠˋㄖㄨˊ:「ㄇㄧˊㄈㄤㄒㄧㄤˋ」。
  4. ㄘㄨㄛˋㄨˋㄖㄨˊ:「ㄨˋ」、「ㄍㄨㄛˋ」、「ㄧㄢˊㄉㄨㄛㄅㄧˋ」、「ㄓˋㄓㄜˇㄑㄧㄢㄌㄩˋㄅㄧˋㄧㄡˇㄧˋ。」
  5. ㄊㄨㄛㄌㄧˊㄓㄤˇㄨㄛˋㄖㄨˊ:「ㄎㄨㄥˋ」、「ㄗㄨˊㄌㄨㄛˋㄕㄨㄟˇ」。
  6. ㄨㄟˊㄅㄟˋㄅㄨˋㄏㄜˊㄖㄨˊ:「ㄒㄧㄣˋ」、「ㄌㄧˇ」、「ㄓˊ」。
  7. ㄅㄨˊㄔㄥˋㄒㄧㄣㄖㄨˊ:「ㄧˋ」、「ㄨㄤˋ」、「ㄓˋ」。
  8. ㄍㄞˇㄅㄧㄢˋㄏㄢˋㄔㄤˊㄊㄞˋㄅㄨˋㄊㄨㄥˊㄖㄨˊ:「ㄔㄤˊ」、「ㄐㄧㄥㄏㄨㄤˊㄙㄜˋ」、「ㄊㄨㄥˋㄎㄨㄕ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失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解釋:
  1. 丟掉。與「得」相對。
    【例】遺失、喪失、失而復得
  2. 錯過、放過。
    【例】坐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沒有掌握住、控制好。
    【例】失手、失足
  4. 找不著。
    【例】失蹤、迷失
  5. 沒達到目的。
    【例】失望、失意
  6. 違背、背棄。
    【例】失約、失信
  7. 不見原有的水準。
    【例】失聲、失常、失色
  8. 錯誤。
    【例】過失、疏失、顯然有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解釋:
[動]
1.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錯過、縱放。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找不到。如:「迷失方向」。《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
4.違背、不合乎。如:「失常」、「失態」、「失禮」。
[名]
錯誤。如:「過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丟掉、失去。
  2. [[動] ] 違背。
  3. [[動] ] 由多變少。
  4. [[動] ] 缺少。
  5. [[動] ] 無法掌控。
  6. [[動] ] 錯誤。
  7. [[動] ] 用於謙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

1. 遺落、丟失。《說文.手部》:「失,縱也。」清.段玉裁.注:「在手而逸去為失。」《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舊物。」宋.陸游〈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魯人獲麟以為不祥,雖愛憎之叵測;塞翁失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

2. 遺漏。《商君書.開塞》:「故王者刑用於將過,則大邪不生;賞施於告姦,則細過不失。」漢.王充《論衡.須頌》:「從門應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闚室,百不失一。」

3. 錯過、放過。《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舊唐書.卷六七.列傳.李靖》:「兵貴神速,機不可失。」

4. 錯誤。如:「過失」。《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北史.卷一四.后妃列傳下.隋文獻皇后獨孤氏》:「使宮官伺帝,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

5. 迷而難尋。如:「迷失」。《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晉文公出亡,箕鄭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

6. 脫序、未能控制。如:「失常」、「失禮」。《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賈山》:「夫游不失樂,朝不失禮,議不失計,軌事之大者也。」《紅樓夢》第四一回:「我的手腳子粗笨,又喝了酒,仔細失手,打了這磁杯。」

7. 違背、違逆。《商君書.畫策》:「失法離令,若死我死,鄉治之。」《宋書.卷八三.列傳.黃回》:「道慶凶險暴橫,求欲無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

8. 損失。《宋書.卷八六.列傳.劉勔》:「魯爽誕說,實挫國威,徒失兵力,虛費金寶。」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㈡ㄧˋ

1. 放蕩。通「佚」。《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威公。」唐.顏師古.注:「失,讀曰佚。」

2. 分散。通「佚」。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

3. 奔逃。通「逸」。《荀子.哀公》:「定公問於顔淵曰東野子之善馭乎?」顏淵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失。』」唐.楊倞.注:「失,讀為『逸』,奔也。」《淮南子.人間訓》:「孔子行游,馬失,食農夫之稼,野人怒取馬而繫之。」

注音: ㈠ㄕ ㈡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失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