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主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ㄛˊㄐㄩㄣㄖㄨˊ:「ㄐㄩㄣㄓㄨˇ」、「ㄅㄧㄥㄑㄧㄤˊㄓㄨˇㄗㄨㄣ」。
  2. ㄓㄨˇㄖㄣˊㄖㄨˊ:「ㄉㄧˋㄓㄨˇ」、「ㄉㄧㄢˋㄓㄨˇ」、「ㄓㄨˇㄆㄨˊ」、「ㄉㄨㄥㄉㄠˋㄓㄨˇ」。
  3. ㄗㄨㄟˋㄓㄨㄥˋㄧㄠˋ˙ㄉㄜㄖㄨˊ:「ㄓㄨˇㄧㄠˋ」、「ㄓㄨˇㄐㄩㄝˊ」、「ㄓㄨˇㄐㄧㄤˋ」、「ㄓㄨˇㄕˊ」。
  4. ㄓㄤˇㄍㄨㄢˇㄖㄨˊ:「ㄓㄨˇㄗㄞˇ」、「ㄓㄨˇㄍㄨㄢˇ」、「ㄓㄨˇㄔˊ」、「ㄓㄨˇㄓㄥˋ」。
  5. ㄒㄧㄣㄌㄧˇㄉㄨㄟˋㄕˋㄑㄧㄥˊ˙ㄉㄜㄉㄧㄥˋㄐㄧㄢˋㄏㄨㄛˋㄎㄢˋㄈㄚˇㄖㄨˊ:「ㄓㄨˇㄐㄧㄢˋ」、「ㄓㄨˇㄧˋ」、「ㄌㄧㄡˋㄕㄣˊㄨˊㄓㄨˇ」。
  6. ㄐㄧㄉㄨㄊㄨˊㄏㄨㄛˋㄏㄨㄟˊㄐㄧㄠˋㄊㄨˊㄔㄥㄑㄧˊㄙㄨㄛˇㄒㄧㄣˋㄧㄤˇ˙ㄉㄜㄕㄣˊㄖㄨˊ:「ㄓㄨˇㄧㄝˊㄙㄨ」、「ㄌㄚㄓㄣㄓㄨˇ」。
  7. ㄙˇㄖㄣˊ˙ㄉㄜㄆㄞˊㄨㄟˋㄖㄨˊ:「ㄕㄣˊㄓㄨˇ」、「ㄇㄨˋㄓ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主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ǔ
解釋:
  1. 權力或財物的擁有人。
    【例】君主、店主、一家之主
  2. 賓客或奴僕的相對詞。
    【例】主僕、客隨主便、賓主盡歡
  3. 當事人。
    【例】苦主、失主
  4. 負責、掌理。
    【例】主持、主講、主婚
  5. 最重要的。
    【例】主將、主顧、主力
  6. 自我的。
    【例】主觀、主見
  7. 表示意見。
    【例】主戰、主和
  8. 定見、定準。
    【例】六神無主
  9. 顯示。
    【例】月暈主風,日暈主雨。
  10. 牌位。
    【例】木主、神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ǔ
解釋:
[名]
1.賓客或奴僕的相對詞。如:「賓主」、「主僕」。
2.帝王。如:「君主」。《禮記.曲禮下》:「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詩:「報主身已老,入朝病見妨。」
3.領導者。如:「教主」、「一家之主」。《詩經.周頌.載殳》:「侯主侯伯,侯亞侯旅。」漢.毛亨.傳:「主,家長也。」
4.當事人。如:「苦主」、「失主」。
5.有物權或事權的人。如:「債主」、「地主」、「物歸原主」。
6.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
7.教徒稱呼其所信仰的神為「主」。
8.事物的根本。《易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
9.公主的簡稱。《後漢書.卷二六.宋弘傳》:「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聊齋志異.卷九.雲蘿公主》:「駙馬當是俗間高手,主僅能讓六子。」
[動]
1.負責、主持。如:「主講」、「主辦」。
2.掌管、統治。《孟子.萬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韓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3.贊同。如:「主戰」、「主和」。《國語.周語中》:「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
4.持守。《論語.學而》:「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文選.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
5.預示。《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又觀乾象,太白臨于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
[形]
1.主要的。如:「主將」、「主帥」。
2.自己的。如:「主觀」、「主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領導的人。
  2. [[名] ] 當事人、所有權人。
  3. [[名] ] 接待別人的人,與「賓客」相對。
  4. [[名] ] 基督徒信仰的信仰中心,即耶穌。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燈心。《說文解字.、部》:「主,鐙中火主也。」

2. 君、長。如:「君主」、「一家之主」。《詩經.周頌.載殳》:「侯主侯伯,侯亞侯旅。」漢.毛亨.傳:「主,家長也。」《禮記.曲禮下》:「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詩:「報主身已老,入朝病見妨。」

3. 主人。《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竊閔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紅樓夢》第二回:「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儘多,運籌謀畫者無一。」

4. 當事人。如:「苦主」、「失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

5. 事物之根本。《易經.繫辭上》:「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

6. 持守。《論語.學而》:「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楚辭.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

7. 掌管、統治。《孟子.萬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韓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8. 主張、贊同。如:「主戰」、「主和」。《國語.周語中》:「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

9. 主要。《舊五代史.卷八九.晉書.桑維翰傳》:「即今主帥赴闕,軍府無人。」《隋唐演義》第五三回:「便傳主將已沒,情願投降。部下聽得,一齊拋戈棄甲跪倒。」

10. 負責、擔任事務之主要工作。如:「主講」、「主辦」。《明史.卷七○.選舉志二》:「成化十五年,御史許進請各省俱視兩京例,特命翰林主考。」《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禮請任道元為高功,主持壇事。」

11. 自己、個人,常用於思想、見解上。如:「主觀」。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遭魔障套.三煞〉:「這相公主見宏深,秉心仁恕。」

12. 公主之簡稱。《後漢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宋弘》:「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聊齋誌異.卷九.雲蘿公主》:「駙馬當是俗間高手,主僅能讓六子。」

13. 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禮.春官.司巫》:「祭祀則共匰主。」《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上司批准下來,制主入祠,門首建坊。」

14. 教徒稱呼其所信仰的神為「主」。

注音: ㄓ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