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屈 - 教育百科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ㄟˇㄑㄩㄖㄨˊ:「ㄕㄡˋㄑㄩ」、「ㄐㄧㄠˋㄑㄩ」、「ㄅㄠˋㄑㄩ」、「ㄩㄢㄑㄩ」、「ㄑㄩㄙˇ」。
  2. ㄨㄢㄑㄩㄖㄨˊ:「ㄑㄩㄒㄧ」、「ㄑㄩㄓˇㄧˊㄙㄨㄢˋ」。
  3. ㄒㄧㄤˊㄈㄨˊㄓㄜˊㄈㄨˊㄖㄨˊ:「ㄑㄩㄈㄨˊ」、「ㄑㄩㄓㄜˊ」、「ㄨㄟㄨˇㄅㄨˋㄋㄥˊㄑㄩ」。
  4. ㄐㄧㄤˋㄉㄧㄕㄣㄈㄣˋㄖㄨˊ:「ㄑㄩㄐㄧㄡˋ」、「ㄑㄩㄧˋㄈㄥˋㄔㄥˊ」、「ㄑㄩㄐㄧㄚˋㄍㄨㄤㄌㄧㄣˊ」。
  5. ㄌㄧˇㄎㄨㄟㄖㄨˊ:「ㄌㄧˇㄑㄩ」、「ㄑㄧㄥˊㄑ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彎曲、曲折。
    【例】屈曲、屈折
  2. 順服、折服。
    【例】寧死不屈、威武不能屈
  3. 使彎曲。
    【例】屈膝、屈指一算
  4. 短虧、不正直。
    【例】理屈、情屈、辭屈
  5. 冤枉。
    【例】屈死、叫屈、訴屈
  6. 委曲。
    【例】屈意奉承、屈駕光臨
  7.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委曲的心意。如:「受屈」、「叫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2.姓。如戰國時楚國有屈原。
[動]
1.彎曲。如:「屈膝」、「屈指一算」。
2.降服、折服。如:「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
3.降低身分。如:「屈意奉承」、「屈駕光臨」。《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形]
1.彎曲不直。《孟子.告子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2.短虧、虧損。如:「理屈」、「情屈」。漢.王充《論衡.自紀》:「然則辯言必有所屈,通文猶有所黜。」
[副]
1.勉強、強迫。《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2.冤枉。如:「屈死」、「屈打成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彎著身子、曲著身子。
  2. [[動] ] 彎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