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錄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ù |
解釋:
[動] 1.抄寫、謄寫。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錄,謄寫曰錄。」如:「謄錄」。 2.記載。如:「記錄」、「登錄」。《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遂進軍幸壽春,錄諸將功,封賞各有差。」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3.採納、採取。如:「錄用」。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 [名] 1.記載事物的書籍、簿冊。如:「筆錄」、「言行錄」、「備忘錄」。清.黃宗羲〈陳定生先生墓誌銘〉:「是時有百官圖、邪黨錄、天鑒錄、同志錄、點將錄,依之以盡殺朝廷之士。」 2.姓。如上古時有錄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o̍k
|
解釋:
|
|
音讀: |
lio̍k
|
音讀: |
li̍k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一種金屬顏色。《說文解字.金部》:「錄,金色也。」清.段玉裁.注:「錄與綠同音,金色,在青黃之間也。」 2.記載事物之書籍、簿冊。如:「言行錄」、「備忘錄」。清.黃宗羲〈陳定生先生墓誌銘〉:「是時有百官圖、邪黨錄、天鑒錄、同志錄、點將錄,依之以盡殺朝廷之士。」 3.記載、登記。如:「記錄」、「登錄」。《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遂進軍幸壽春,錄諸將功,封賞各有差。」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4.抄寫、謄寫。《正字通.金部》:「錄,謄寫曰錄。」《紅樓夢》第二三回:「便命將那日所有的題詠,命探春依次抄錄妥協,自己編次,敘其優劣。」《六部成語註解.禮部》:「以硃筆謄錄一本呈於主試,而不呈原卷,恐筆跡中有弊故也。」 5. 採納、採取。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屢為丞相言,雖懇不見錄。」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凡所擘劃利害,不問何人,小則隨事酬勞,大則量才錄用。」 6. 總領。《字彙.金部》:「錄,總也。」《漢書.卷七一.雋疏于薛平彭傳.于定國》:「萬方大事,大錄于君。」《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大司農尹睦為大尉,錄尚書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古史《世本》,編以簡策,領其名數,故曰錄也。」 7. 收藏、收集。如:收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南史.卷七三.孝義列傳上.陳遺》:「遺在役,恒帶一囊,每煮食輒錄其焦以貽母。」 8.束縛、檢束。《列子.楊朱》:「拘此廢虐之主,錄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漢書.卷一○○.敘傳上》:「諸所賓禮皆名豪,懷恩醉酒,共諫伯宜頗攝錄盜賊,具言本謀亡匿處。」《南史.卷一七.列傳.胡藩》:「帝怒,命左右錄來,欲斬之。」 |
|
注音: | ㄌ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錄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