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顧堂題跋、續跋〕 - 教育百科
〔 | |
儀 | |
顧 | |
堂 | |
題 | |
跋 | |
、 | |
續 | |
跋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潘美月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儀顧堂題跋〕16卷,〔續跋〕16卷,清陸心源撰。〔題跋〕成於清光緒16年(1890),〔續跋〕成於光緒18年,陸氏自刻本。〔題跋〕共收書跋272篇,〔續跋〕共收書跋271篇;〔題跋〕卷14、卷15、卷16,〔績跋〕卷15、卷16,為金石書畫題跋,餘皆藏書及讀書題跋。〔題跋〕前有潘祖蔭序,序中說陸氏「博物贍聞,深識宏覽,四部七略,百宋千元……莫不簿錄精審,異佳有裁,裒然巨編,為世津逮。」又說:「板刻源流,收藏姓氏,剖析異同,如指諸掌。」潘氏在給陸氏覆信中稱許這部目錄是「七百年來未有此作」。可見潘氏對此書的推崇。〔續跋〕前有陸氏自序,序中提到他所作〔儀顧堂題跋〕問世之後,張勤果曾上疏特薦,光緒皇帝很是欣賞,要召他做官。陸氏說:「深惟古人難進易退之義,又恐一行作吏,此事且廢,棲息山園,未即北上。端居多暇,專意丹鉛,今夏又成題跋十六卷,題曰儀顧堂續跋。」陸氏〔題跋〕及〔續跋〕之作在近代目錄版本學上影響很大,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近人余嘉錫在〔書儀顧堂題跋後〕一文曾說:「陸氏富收藏,精鑑別,所著〔皕宋樓藏書志〕及〔穰梨館過眼錄〕皆為世所稱;又長於校讎之學,著有〔群書校補〕;故是書於板本文字異同,言之極詳。然余以為其精博處,尤在能考作者之行事也。」陸氏此書在目錄學上最大的貢獻是考補四庫提要之未詳,陸氏考作者凡於四庫提要所言里貫、仕履,始末未詳者,或雖涉及而不能詳明者,多博採雜史、方志、筆記及文集中的資料加以詳考,以補其闕略,可謂深得劉氏父子的遺意,規復目錄家法。後來胡玉縉撰〔四庫提要補正〕,余嘉錫撰〔四庫提要辨證〕,參考陸氏題跋甚多。傅增湘撰〔藏園群書題記〕,莫伯驥撰〔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考訂作者,未始不是受陸氏的影響。故余嘉錫在〔目錄學發微〕一書中曾說:「陸心源〔儀顧堂題跋〕,搜採作者事蹟最為精博。陸氏之學亦偏於賞鑒,惟此一節則軼今人而追古人矣。後之治目錄學者,所宜取法也。」余氏所言並非溢美之辭。 陸氏精於版本的賞鑑,為當時人所贊佩,所撰題跋實集版本校勘考證三者之長。陸氏往往廣蒐各種不同的版本,讎校文字異同,以鑑別各版之優劣全缺,對於學者選擇版本助益甚大,這是陸氏在版本學上重要貢獻之一。陸氏喜讀各書的序跋,故對於各書版本的源流相當詳悉,陸氏題跋中敘述版刻源流的甚多,這是陸氏在版本學上的重要貢獻之二。陸氏依據史料、序跋、版式、行款、牌記、字體、紙張、墨色、避諱字等條件,對自己收藏的書籍多能作詳細的考訂,以確定版刻的時代與地點,這種鑑別的方法,使版本學的研究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是陸氏在這方面的貢獻之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儀顧堂題跋、續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