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教育 - 教育百科
社 | |
會 | |
主 | |
義 | |
教 | |
育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ozialistsche Erziehung |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主義教育(socialist education)主要指基於馬克斯主義(Marxism)之理論原則而施行的教育實際(educational practices)。依社會主義教育學者之見,社會主義教育與資本主義教育(capitalist education)最大的不同,為後者的主要目的在於加強及確立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分工(division of labour),並使生產模式、生產力間的關係合法化,亦即資本主義教育一方面發展了資本主義勞動市場中階層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中所需的分化性知識、態度及技能,另方面也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中的社會實際及意識型態。但是社會主義教育則與歷史中一切剝削的階級教育有根本的區別,它是為著勞動大眾而服務,其主旨在讓受教者於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發展,以便皆能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政治覺知之有文化的勞動者。但在一般教育學者眼中,與資本主義教育相較之下,社會主義教育卻常被視為重視集體取向、強調職業與意識型態的教育。除去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間意識型態的糾結,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有二:(1)對於資本主義中的意識型態及文化懷疑,並創造「反霸權」;(2)發展普遍的知識與技術的專精,以更民主的方式來重組生產方式與社會。 關於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論點,可歸納為下列幾點: 第一,在獲取知識、技能與態度的過程方面:社會主義教育學者認為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不僅是被動地吸取知識,而是教師與學生在一起合作,以共同產生那些即便在教育情境外也能有益於學生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學習過程的起點應該是學生的經驗及他們日常生活中所常遭遇的問題,學習者的興趣也影響了整個學習過程的方向,因此對於學生起點經驗的批判分析,便成為教育的重心。社會主義教育學主張以一種磋商(negotiation)的方式,也就是集體決定目標的方式,來界定學習計畫的內容。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一方面重視學生的經驗,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不加批判地接受學生的觀點,因為在學生經驗中已內化了不少的意識型態,因此學生經驗需要以教師所引介的馬克斯主義理論來批判。此外,社會主義教育學也認為資本主義將學科過度分化,反而形成支離破碎,造成理解社會的障礙,因此強調教育的工作在促進對整體性及個別在普遍中之地位的理解。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及讀寫能力的地位:馬克斯主義主張,語言不只與教育情境中的個人有關,也是社會的產物,並反映出社會中的權力關係,因此語言其實是資本主義霸權中的一部分。至於表現語言的讀寫能力,也是教育情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盲的產生與資本主義社會條件息息相關。在社會主義教育學者的眼中,語言與人們思考的內容及過程都有關,因此與語言、讀寫能力、霸權等有關的議題在社會教育學中皆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教育情境的社會關係方面:資本主義教育中的最大特點是權威式的師生關係及競爭式的同學關係,教育情境中的社會關係與工作場所的社會關係相應。而社會主義教育學則主張在教育情境中建立合作、平等、參與和民主的教育關係,以有別於資本主義教育中社會文化及教育情境中的相應關係。社會主義教育學者並不完全否認教師因其專業能力所具有的權威地位,但要在民主的情境中將權威適當地定位,讓教師的領導不致形成一種支配的形式。 第四,在教法方面:社會主義的教育學以合作式的團體活動及對問題的集體探究為其特色,從此觀點看,教師應該參與合同式計畫(collaborative programme)中,與學生共同實現教學的目標。不過社會主義教育學也主張,教學方法不能僅從抽象角度考量,而必須在教育情境中不同的社會關係中實現。因為情境提供了判斷教法是否允當的政治性標準(political criteria),故教法的選擇端視當時需要的情境而定。 第五,在進行教學評鑑的模式方面:資本主義的教育中,教學的評鑑模式為合法化支配(legitimating domination)的一部分,評鑑過程看似客觀,實際上僅是反映外在的社會秩序及階層。但在社會主義教育中的教學評鑑,則有下列四個特點:(1)評鑑的標準由教師及學生共同發展出來,是磋商學習計畫之目標及過程中的一部分,因而可視為教師與學生間對話(dialogue)的產物;(2)評鑑主要在促進學習過程中師生間及同學間基於批判及自我批判原則而產生的討論。並不強調個人的競爭,而重視合作的活動;(3)評鑑為學習過程本身的一部分。評鑑目的及標準的形成往往與社會中的意識型態有關,而關於評鑑目的及標準之問題的討論,因而成為一種教育性的活動;(4)教學評鑑並不僅限於教育情境的內在考量,而與更廣闊的社會經驗相隔絕。社會主義教育學的目的是在促成資本主義的顛覆,因此其結果的衡量仍須訴諸於學習者的實踐(the learners' praxis)上。 第六,在學習以及生產與政治性行動(political action)之間關係方面:資本主義教育中,教育與職業訓練及資本市場中勞動需求有密切關係,教育活動並不對現存的社會生產關係相矛盾,學習與政治性行動間是各自孤立的。但從馬克斯主義觀點來看,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活動」的產物。透過學習,人們可以改變自身及其環境;因此實踐本身即是學習的來源、目標及測試方式。社會主義教育,在學習與生產及政治性行動間的聯結,正是理論與實踐間統合在一起的最主要關鍵。 以馬克斯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於近數十年來已經影響了人類政治及智識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教育方面,除了原有共黨國家對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視外,在已開發或民主國家中也出現愈來愈多從馬克斯主義觀點從事學校教育研究。雖然在共黨國家所實施的社會主義教育常因意識型態與政治目的而成為階級鬥爭或一黨專政的工具,但社會主義教育所指出的資本主義教育中隱含的問題,對於教育研究者仍有重要的啟發。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