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眾傳播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一九四○年代出現電腦以來,按著通訊衛星於一九五○年代,錄影機於一九六○年代,電傳會議系統、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於一九七○年代,以及電子報紙於一九八○年代,相繼出爐,使大眾傳播教育步上新的紀元。
  大眾傳播教育看似大學的新聞教育,也可說是民眾的社會教育。就傳播而言,訊息傳播有供訊者和受訊者,就教育而言,教學傳授有教師和學生;然以大眾傳播事業而言,供訊者是指傳播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而受訊者是指其傳播勢力所及地區的大眾。故就大眾傳播工具功能而言,傳播經營者和新聞採訪人員,需要專業教育,才能提供合乎時宜及公益的有效資訊。大眾傳播教育是大學現代的新聞傳播教育,因其注重傳播新科技的運用及實效,也可稱為大學「科學的新聞傳播教育」。再就大眾傳播目的功能而言,社會大眾接受傳播媒介所受的影響,是傳播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所關注的社教使命與責任。從教育的屬性而言,雖是一種非正規的民眾教育和社會教育,但卻可補救學校教育不足及家庭教育不力之處,亦能發揮並提高大眾素質及其生活品質與品味之效。大眾傳播教育的內涵與精神,有如下兩個層次:
1.大眾傳播事業機構運用傳播新媒介,做好傳播工作,以發揮教育一般大眾的社教功能。2.社會大眾利用新聞傳播的管道與資源,來促進自我成長與學習,以收終身教育的效果。大眾傳播教育的特性,自新聞傳播人員而言,具有專業性、科技性、自律性及公益性等項;從社會大眾而言,則有社教性、補救性、品味性及終身性等項。
在新聞傳播學上,現代傳播文化事業的發展,要以如下的理念與方向,作為大眾傳播教育推展的基點:
1.現代傳播勢力的社會型態,大眾傳播教育要採大眾化媒介的傳播方式,發揮其社會教育的功能,達到非正規的教育民眾的目的。2.民主社會傳播的對象,通常有知識分子、現實主義者及一般社會大眾等三種人。大眾傳播教育,要以一般社會大眾出發,喚起知識分子的共鳴,緩和現實主義者的反彈,進而引領現實功利者回向自己良心及回歸社會正義,才能提升民主生活的品質。3.現代傳播經營權,有公營與民營之別,以電視傳播為例,全球有四分之三的國家,設國營電視臺。大眾傳播教育的要旨,不在於誰在傳播,而在於傳播什麼、如何傳播。符合大眾傳播教育精神與特質,乃在於國家有公共電視制度,制定公共電視政策,做好公共電視的節目,來滿足大眾求知興趣與觀賞的需求。4.現代傳播範圍與內容,以地域性而言,有國際性、全國性和地方性等三種資訊;以內容性質而言,有新聞資訊、教育文化、休閒娛樂、社會服務、政經法律、世界風情、宗教度人、商品消費、輿論宣傳、生活時尚及科技新知等。大眾傳播教育的重點。在於提供社會大眾知的訊息,應包羅國際性、全國性和地方性的消息,雖較偏大眾生活所感興趣的財經、生活時尚、社會服務及休閒康樂,但亦不能疏忽服務民主政治的輿論、提高大眾素質的推廣教育、促進社會現代化的科技新知與方法及世界文物風情與文化新藝。5.現代國家都有傳播法制與政策,大眾傳播政策宗旨,須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起點,重視社教功能的發揮,追求事實與真理,調和大眾的興趣與需求,公正無私,最終以公意為依歸,才能促進大眾傳播教育的健康發展,以達提升社會大眾素質與生活品質,及創造社會共識,促進社會進步,造福國家人類。6.現代資訊社會,大眾傳播媒體對教育的影響勢力很大,促成現代生活多樣化、學習多管道,尤對失學的社會大眾的繼續教育及提升職技的在職人員的進修教育之推展,以實現終身教育的理想,貢獻不小。是以大眾傳播事業機構,利用廣播或電視的媒介,來協助社會大眾滿足求知的興趣與完成終身教育的願望,是大眾傳播教育的本質,亦是其實踐。廣播學校或空中學校的教育,可以說是大眾傳播教育有計畫的、有目標的、具體的務實推動。7.新時代大眾傳播人員的專業知能與新聞道德,對其善盡教育社會大眾的責任及其所完成傳播的任務與使命,關係至為重大。是以大眾傳播人員的養成教育及其工作中的進修與研究,就成為有效推展大眾傳播教育所認真關注的課題與焦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眾傳播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