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批判思考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作者: 張玉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強調增進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謂之批判思考教學。隨著自由民主開放的腳步,社會成員具自主性及影響力,因此批判思考能力的培養,益形重要。
  批判思考一詞,與英文critical thinking相近。據考critical一字,源自字根skeri和希臘字kriterion而來。skeri意指切割、分離或分析的意思,kriterion則指判斷的標準。是以當吾人從事批判思考時,意謂我們並非毫不思索地全盤接受某一事物或陳述,而係應用思考力量把該事物或陳述加以分解、分析,並設定標準據以判斷。
  另據〔牛津英文字典〕的解釋,批判一詞具有吹毛求疵(censorious)或發現錯誤(fault-finding)的意思。
  論者指出,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於一九三三年出版〔我們如何思考〕(How We Think)一書,提出問題困難解決的五個歷程,乃是批判思考探討的開始。嗣後有關批判思考之涵義及其行為特質的研究,陸續有人探究介紹。
  美國當代在批判思考方面研究著述頗多的學者恩尼斯(R.H. Ennis, 1985)曾下定義說:「批判思考是理性的深思,著眼於判斷何者可信,何者可為。」
  拜爾(B.K. Beyer)認為批判思考並非消極的批評或毛病,本質上它具有評鑑的功能。其運作不是單一思考技巧,而是眾多思考技巧的組合體。其中主要者如:區分事實陳述和價值訴求的不同;辨別有關與無關的事物——包括資訊、主張或理由;確定陳述(或某一說法)的事實性;對文書資料的可信度做判斷;指出主張或論點的曖昧不明之處;指出未加明述的假定;查出偏見;指出邏輯上的錯誤;找出推理上的不連貫之處;說出主張或論點的獨到、可取之處。
  美國加州Sonoma State University設有「批判思考和道德判斷研究中心」,中心主任保羅(Richard Paul)曾列舉批判思考的特質指出:
  1.批判思考是對自己思考活動再思考的藝術,企求促使自己的思考更清楚、準確、精準、妥切、一致和公正。
  2.批判思考是建設性懷疑的藝術。
  3.批判思考是認清並拋棄偏見、誤解和以偏概全的藝術。
  4.批判思考是自我導引、有深度、理性學習的藝術。
  5.批判思考是理智地掌握已知、未知的思考過程。
  綜合上述特質,他提出如下定義:
  批判思考是紀律嚴用,自我導引的思考。它對思考本身、知識或事物的某一層面或型態提出完美的例證。具兩種形式:(1)弱勢批判思考:吾人思考時只規範到有利於特定個人或團體之觀點,而排斥相關他人或團體時謂之;(2)強勢批判思考:當吾人思考時,能兼容並納不同立場他人或團體意見、利益時謂之。
  總結上述,批判思考之內涵可概分為兩大範疇:第一,事物關係方面的評估與判斷;第二,事物價值方面的評估與判斷。就前者而言,主要包括下列各項行為特質:
  1.妥切把握事物間關係(包括異同、因果、主屬等關係)。
  2.洞悉問題的關鍵。
  3.區辨主要與次要因素之別。
  4.了解作者之動機目的、哲學觀點及表達技巧。
  5.鑑別所下定義是否得當。
  6.評析內容有無離題。
  7.檢視所述內容有無矛盾、不妥之處。
  8.客觀審查來自權威者或單位的主張或資訊。
  9.明辨事實、意見及宣傳之不同。
  10.重視言論主張有無適當事例佐證。
  11.嚴格區分事例價值:支持?反對?或與假設無關?
  12.檢視是否依據前提推論。
  13.辨認結論是否周延貫達,抑或以偏概全。
  14.明確區分有關與無關資料或因子。
  15.有效掌握自變項和依變項。
  16.發現文中假定內容。
  至於事物價值的評估與判斷方面,下列行為特質極須重視:
  17.正確設定評判標準或條件。
  18.對言行對錯的評判。
  19.對意見偏好的選擇。
  20.對事物愛惡的鑑賞。
  批判思考教學並非一套新的、具有取代性的教學方法,它只是強調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留意運用技巧或變化策略以啟發學生的批判思考,使彌補現有缺失。
  批判思考教學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評估和判斷能力,使能在事物關係和事物價值兩方面的處理上,有更明智、確切的判斷。如將前述二十項行為特質,做為教學計畫擬訂的指標,當可增強批判思考能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批判思考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