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八正道 - 教育百科
ˋ
ˋ
bā zhèng d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 zhèng dào
解釋:
佛教用語。梵語aṣṭāṅga-mārga的意譯。指八種通往解脫的正確途徑。八正道為:一、正見,具有正確的主張──四諦的見解。二、正思惟,做正確的抉擇。三、正語,不做一切非理的言談。四、正業,清淨的行為。五、正命,正當的謀生方式。六、正精進,努力勤修正法。七、正念,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八、正定,修習四禪八定。《雜阿含經》卷六:「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也稱為「八聖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八正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ight Noble Paths
作者: 徐麗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八正道」,亦名八聖道、八聖道分、八支道、八支正道、八由行、八直行、八道船、八正、八道、八支、八法、八路、八筏、八輪,即八種通往涅槃解脫之正確方法與途徑,為一切賢聖所必由。釋尊轉法輪時,所說離樂欲及苦行之二邊,趨向中道者,即指此。以其道正直、遠遍邪,故曰正道。八者為:
1.正見,又作諦見。以無漏之慧為體,對四諦、因果、事理、三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之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為見地。其法有二,首先經由「世間正見」,分別邪正真妄,明了善惡因果,如邪是耶,見正是正,捨棄邪惡而信受純正,以轉向善道。其次,提升為「出世正見」,對四諦真理之用實知見,見苦集滅道之理而明之,以自覺自證成就。2.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別、正覺、諦念。以無漏之心所為體,於既見因果四諦諸理後,更加思惟,努力專一,化正見為理想,立意去實現之審慮、決定與發動思。從理智方面言此為思慧(如理思惟),從情意方面言是「分別、自決、意解、數計、立意」。3.正語,又作正言、諦語。以無漏之戒為體,清淨口業,不起妄言、兩舌、惡口、綺語等一切非理之言語。4.正業,又作正行、諦行。亦以無漏之戒為體,清淨身業,不起殺生、偷盜、邪淫、與取等一切非理之行動。5.正命,又作諦受。亦以無漏之戒為體,清淨身口意之三業,以取得合理之經濟生活,去上咒術等邪活法,順於正法而活命,出家眾為少欲知足之清淨乞食,在家眾為正常之職業生活。6.正精進,又作正方便、正治、諦法、諦治。以無漏之勤為體,發用真智而強修,以求得方便精勤。7.正念,又作諦意。以無漏之念為體,對正見所確認而正志立意追求實現,念念不忘之憶持。8.正定,又作諦定。以無漏之定為體,去離惡欲不善之法,入於清淨禪定。上述八者,具有完整之關聯性,相續發展、互依共存,非孤立、片面。從修行目標言,正定始能離惑證真,而欲得正定當先修正見等前七者,所以前七者為正定之根基。從修行先導言,正見即明慧,乃修行之攝導,如行路之眼目,航海之羅針,正見為首,統中六者為助緣,乃得正定。再以聞、思、修慧配合觀,正見最先是聞慧,正思惟第二是思慧,思慧不僅於內心思考,必有立志實現之行為,俾三業合理,與正見相應,故正語、正業、正命次之,不忘而得一心,由於一心湛寂,如實正智依之現前。如此屬身體力行之戒學,至於正精進則偏通八正道,為戒之總相。正念與正定即修慧階段,念是定之方便,因念之繫念,才能完成正覺解脫,抵達涅槃佛位。放八正道,即戒定慧三學之次第增進,也是聞思修慧之終始過程。  綜言之,八正道是佛教為建立崇高人格而設置之實踐法門,同時也是使人獲致最徹底開悟之聖教正道,乃眾生自迷界之此岸到悟界之彼岸所持之力,是向上、解脫之正軌,唯一而不許別異。〔長含遊行經〕曰:「若諸法中無八聖道,則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以諸法中有八聖道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故「八聖道行入涅槃」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正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