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教育的政治活動 - 教育百科
學 | |
校 | |
教 | |
育 | |
的 | |
政 | |
治 | |
活 | |
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olitical Action of Schooling |
作者: | 譚光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的政治活動,係指在學校正式課程或非正式課程之中,以教師與學生為主體,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傳遞政治文化、表現政治行為,並以促進政治社會化為目的的活動。 從政治學的觀點而言,學校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各級學校都以有計畫、有系統的方式灌輸某種政治取向與行為模式。每一個國家都在既定的政策、目標與理想之指引下,透過學校的政治活動,促進學生對國家政治符號的認知與態度的建立。亦即經由公民教育與學生活動,實施政治灌輸,培育新的政治取向,陶冶學生對國家、政府、法律、政治參與的積極態度。 正規學校的政治活動,主要是透過公民課程、政治灌輸等兩種方式,但具體的活動型態則花樣繁多。歸納起來,學校的政治活動應可從正式課程、儀式活動、學生活動、教師、環境布置等幾方面加以說明: 1.正式課程:正式課程的目的,在實施公民教育與政治思想教化,其中最重要的課程是公民與道德,其他如國文、歷史、地理、政治思想(如:三民主義、憲法與立國精神)等,亦有重要的影響力。這些課程的教科書及其他教材內容,將政治現況合理化與合法化,並且教導國家的歷史傳統、當前的政策和規劃、未來目標和理想。透過這些課程的實施,將可陶冶正確的愛國家、愛民族觀念,養成學生在現在、未來參與社會生活所必備的知識、能力與價值規範。 2.儀式活動:儀式活動是政治灌輸的重要方法之一,屬於間接的、非正式的潛在課程。常見的學校儀式活動,包括舉行升旗典禮、向國旗敬禮、唱國歌、舉行重要節日的紀念或慶祝活動、集會時以名人名事題材作精神訓話。藉著儀式活動的參與,可促使學生尊崇儀式中所象徵之事物(如國家、民族),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國家、忠誠順從和為國奉獻的精神。同時,儀式活動係以團體方式舉行,不但可以陶冶學生集體的愛國行為,並且更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此外,儀式舉行當中,有關國家政治符號的布置與利用,學生在儀式參與中所感受的氣氛,都可以增強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與愛國心。 3.教師的政治文化:教師的政治活動是一種次級的政治文化,對於學生的政治定向與行為模式有重要的影響。以教師的政治角色而論,他們代表某種政治價值與政治意見,或是政治權威的代言人,也是良好公民的楷模。因此,無論就社會期望或法律立場而言,教師都必須盡其職責以傳播政治知識與政治價值規範。其次,教師也是政治學習的創造者與控制者,在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中,教師均可自由地報導或評論政治重大事件與地方要聞;教師建立的教室文化,也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政治學習。此外,教師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對於學校氣氛以及學生的政治價值觀,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教師參與校外政治活動,可帶動學生對於國家、政府、政策等事務的關心;教師積極參與學校行政決策的行為,可以樹立政治參與的良好典範,促進學生的效法與認同。 4.學生活動:學生活動大致可分為社團與自治活動兩種,經由這些活動的參與,學生可以習得各種政治性的經驗,影響日後政治自我與政治行為的發展。在班會、社團活動、學生自治組織會議等次級團體活動之中(如:班會幹部的選舉、班級幹部職務之執行、社團組織之編組、各類職務之選舉分派等),學生學習各種角色以及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初步經驗。若干社團活動也可能延伸到社區,或與社會團體、政治人物接觸,這些經驗有助於學生政治態度的發展,以及政治行為表現的類化與轉移。此小,社團與自治組織也可能成為一種政治團體,表達對政治的關心和參與。這些活動可能僅限於學校行政事務,也很可能以政治重大事件為對象,如學生在集會與刊物中陳述或評論政治事件,或發表對學校行政事務之意見與訴求。這些行動無論對參與的或是旁觀的學生而言,都有促進政治傾向發展的作用。 5.學校環境的布置:運用政治符號以布置學校環境是一種靜態的學校政治文化,其目的在配合並強化動態政治活動的效果。其最主要的方式,包括在集會場所懸掛國旗,校園樹立偉人銅像,教室懸掛元首肖像,於教室、走廊、集會場所、地點顯著的校園地區,書寫張貼愛國標語或精神標語,以隨時提醒學生或加強學生公民態度與愛國意識。 除了以上各種政治活動型態之外,學校也經常運用其他活動推動政治社會化教育,例如以演講、作文、辯論比賽等方式推行民族精神教育,國家重大慶典節日時繪製海報與標語,參加節日慶典遊行,於週會或社團活動中舉辦有關重大政治議題的演講、座談會、討論會等。 學校政治活動的型態相當多元化,其目的在陶冶或發展學生對於國家民族、政府、法律、政治參與、政黨的態度與行為。經過這些政治活動的訓練與教導,使學生養成效忠國家的態度,確信法律與司法合乎正義,並且深信政府有能,政治祥和。同時也塑造學生的政治信念,發展良好的政治參與行為,履行各種公民權利與義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教育的政治活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