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軒轅教經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迺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軒轅教經典涵蓋儒墨道三家,因儒墨道三家學術思想,都有部分關係著宗教;儒家之天命,墨家之天志,道家之天道,都從尊天以達天人合一境界。
  儒家中之宗教思想成分,是天命,敬神;而軒轅教執為主經的是〔孝經〕、〔中庸〕、〔大學〕、〔易經〕,重點在於講性命、鬼神、禱告。
  性命,〔易.乾卦〕曰:「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宇宙的發展,靜者曰性,動者曰命。性命者,乾坤也。陰陽統天地,曲成萬物,性命正,保合太和。孔子五十知天命,有言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又云:「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鬼神,〔易.繫辭〕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禮記.祭義〕曰:「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謂。』子曰:『魂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又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陰陽不測之謂神,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禱告,古代宗教極重禱告;祝為司禱告專官。〔論語〕曰:「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墨家宗教思想,是天志,信神;而軒轅教執為主經的是〔墨經〕,重點要義是講天父天國、賞罰、天意。
  天父天國,〔墨子.天志上篇〕曰:「天有邑人。」天之人即天之子,天邑者即天國。墨子之天父天國,是人間世;也認為有人最後歸宿的天國,天志為最高境界。
  天意,〔墨子.天志下篇〕曰:「楚王食於楚之四境之內,故愛楚之人;越王食於越,故愛越之人。今夫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愛天下之人也。」
  〔墨子〕書中言賞罰者不少,〔天志上篇〕曰:「且吾言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殺不辜者,誰也?則人也;予之不祥者,誰也?則天也。」〔天志下篇〕曰:「是故古者聖人明以此說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賞之。』〔法儀篇〕曰:「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曰,殺不辜者,得不祥焉。」〔天志上篇〕曰:「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墨子重祭祀祖先,亦法祖者。
  道家宗教思想,是天道、超神;而軒轅教執為主經的是〔黃帝四經〕、〔易經〕、〔道德經〕、〔南華經〕,重點要義是講:太極、無為、道之用。
  太極:道家言天下之至道,探賾索隱,窮神知化;易經道理:太陽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八卦、六十四卦。太極不變,乃有萬物之生生不已。太極是道,道者一也。〔黃帝四經.道原〕曰:「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見其形,一者其號也。」又曰:「得道之本,據少以知多。」
  清靜無為:老子以清靜消除物慾,清則無慾,靜則無念;少私寡慾,修持無為。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由己以達放天下。
  道之用:道家所謂無,是用,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言弱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言先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又老子三寶之一:「不為天下先。」無、弱、不為先皆道之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軒轅教經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