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軒轅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迺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軒轅教為宗教法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春,中央政府移遷臺灣,有識之士,深感民族精神之不振,急須從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大德嚴家淦、張其昀、谷正綱、陶希聖、謝東閔、黃朝琴等三十二人為軒轅教輔導,輔導王騫生為大宗伯,傳播宗教道德十年,積有自然人教團不動產,乃化私為公,擬定捐獻及組織章程,經地方法院再三嚴核更改刪增,內政部核准,在臺北地方法院登記為宗教財團法人,永久存立。
  宗教法人軒轅教任務,明定為:(1)以繼承黃帝道統,重建中國固有宗教,啟發世界新生機運,促進人類達到大同世界為宗旨;(2)辦理宗教宏道業務及辦理社會福利、文化、教育事業;(3)以尊天法祖為信條,其目的在求生命歸宿,建生活範疇。
  軒轅教歸宗者十三萬人,臺灣各地建築黃帝神宮、宗社二十二單位,作為崇拜、祭典、集會宏道活動場所,神職、聖功,全為志願義務者。
  軒轅教為中國宗教,相信宇宙為完全的無限生命體,中華民族的遠古聖人,皆尊昊天上帝為全知、全能、全在、絕對的神明。〔易經觀卦〕的「神道」,是指宇宙的神。〔豫卦〕的「上帝」。是指造物主‧神明者,天地之大本,而為萬物之始也。昊天上帝有主宰之權能,降災賜福,〔詩經書經〕明載之,主要教義為:
  1.宇宙人生:宇宙原是無,即道。易謂之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後分八卦,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乃有萬物,太極不變,左旋曰陽,右旋曰陰。宇宙運轉之左右,即成陰陽,萬象是其振相。
  陽世,服見物質現象,人之生病老死,是變動的,從小到老,由來也漸,為宇宙的密移。陰世與之相反,〔易經〕孔子云:「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明即陰陽。陰世陽世互有因果,孔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中世境界最高,不生不死。宇宙之根本。陽世陰世中世,合之則一,心物一元,人命原與宇宙同體。
  人生數十寒暑,是天地中和所生,性命是委順,兼承天地沖和之氣,乃有因緣合和之意。人生性命,經由父母,實踐孝道,亦自然現象。
  2.中華聖神源流:中華民族歷史七千餘年,凡發明、創作、垂統,大有功德於人民者,尊稱聖人,極受崇敬,聖而升化,則為神明,中華道統諸聖神將生命真諦玄妙,以中的心法,傳於後世。
  太昊伏羲,風姓,馴伏禽獸,教民畜牧,群後戴為共主,以龍象徵主權,用犧牲敬神。始畫八卦,說明宇宙觀察,人生過程,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展現民族文明的曙光。
  炎帝神農,姜姓,創製耒耜,教民種植,農業興起,特設明堂,穀祭昊天上帝,更遍嘗百草水泉,製藥療疾。煮海為鹽,開市貿易。演易連山。
  軒轅黃帝,姓公孫,修德振兵,統一天下,融合江淮河濟四瀆民族,以工建國,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需要,都有重大開發。黃帝演易歸藏,建合宮以祭天,致力道德修持,達於極致,而後與神通,有龍下迎,上騎升天。孫顓頊繼為天子,有聖德,其心法為:「溉執中而鎺天下」。
  唐帝堯,年二十即帝位。製陶發達,譽稱陶唐。用人各勝其任。定頒曆法。謹行祭天,禪讓帝位於舜,心法曰:「允執厥中。」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魏魏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虞帝舜,世尊大孝,克勤克儉,祭祀上帝神明,創始制禮作樂。禮至不爭,樂至無怨,使人心成為道心,以達中庸之道。帝舜在位五十年,百歲還巡視地方。禪讓帝位於禹。帝舜心法是:「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厥中」。
  夏帝禹,使用疏導方法治洪水,十三年胼手胝足,櫛風沐雨,寸陰是寶,功成災除、便利航運,建立水系統,灌溉農田。孔子曰:「禹,吾無間然矣,卑宮寶而盡力乎溝洫。」帝禹手定神州版圖,全國分為九州,將中央對地方,明定賦稅、土地、人民的關係。禹貢曰:「成賦中邦,錫土姓。」〔史記夏本紀〕作:「中國,錫土姓。」邦國同義,中國國名,沿用至今。帝禹定頒曆法,最為合理,孔子主張:「行夏之時。」夏曆或稱農曆,陰曆,今仍盛行民間。夏道尚忠,透過禮樂,普遍民眾,而致孝乎鬼神。
  周公旦,周之建國,文王造而未遂,武王遂而未成,周公旦抱成王而成之,周公訓政成王,其建國綱領:一曰宗法,倫理規範,民族混合。二曰封建,分封建國,區域移民,三曰井田,農業合作,水利灌溉,民族民權民生,均有建設,周公旦思想為尊天。
  老子,任周守藏寶之史。主清靜無為之說,著道德經五千言,言天下至道,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為古佚書,名〔德道經〕,老子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
  孔子(551~479 B.C.)刪書詩,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三年,開平民教育之先河。法天道,立人道,以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通天地人之謂儒,儒學成家,自孔子始。
  墨子,以尚節用,功利濟世,倡兼愛學說。任宗教工作,尊天,信神,猶重祭祀祖先,追蹤大禹王,學生記所述,成〔墨子〕一書。
  孫文(1866~1925)字中山,立承先啟後,救國救民之大志,創立興中會,發起革命,興中華建民國,並創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作為中華民國之大本,復作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作為中華民國建國藍圖,民國十四年積勞病逝於北京,民國二十九年四月二日,中央政府通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三十一年三月五日明令以國父誕辰紀念日為國定紀念日。
  孫文的革命思想,是繼承我國正統道德思想,發揚光大,其宇宙觀是天人一體,救人理想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蔣中正秉承遺教,以領導中華文化運動,強調天人合一。
  〔易經豫卦〕曰:「先王以作樂崇禮,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尊天以貫通宇宙,法祖以親睦人群,禮儀樂舞,崇德報恩,神明信士感應玄妙乎哉!
  3.心法修持:中華道統之心法為中或宗,中者中庸,宗者主宰,中宗本義相同。必須長期致力心齋,方可明心法,軒轅教人道、地道、天道之修持,各分四級。
  人道即儒家的人本主義,以人為本位,由本身做起,踐履篤實。以〔大學〕、〔中庸〕、〔孝經〕、〔易經〕為主經。程序為志道、立本、慎獨、明明德。地道以墨家的兼善天下為旨,即服務社會,我國神明,多有重大犧牲,或造福人世者。以墨經為主經,程序為正體不動,摩頂放踵,安安生兼愛。天道為道家的天人合一,功夫為無為升化,達於道家通天境界、以道德經、黃帝四經、易經為主經,程序為內通、玄同、盡性、無為,自然而然,不假外求,不生而後能長生,無為而後無不為。
  元士修人道,兼士修地道,宗士修天道,宗教修持工夫在克己,少私寡慾,日進淨化,明明德一點靈明,上通於天,下燭於地,是謂還原返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軒轅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