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區域網路 - 教育百科
ˋ
ˇ
ˋ
  • 漢語拼音 qū yù wǎng l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ū yù wǎng lù
解釋:
  1. 在一個固定的地域範圍中,透過通信管道,允許許多獨立的電腦裝置彼此可直接通訊的通訊系統。英文縮寫為Lan。§英local area network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區域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ū yù wǎng lù
解釋:
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內(通常是指一棟建築物或一間辦公室),將多部電腦或周邊設備以網路架構連接起來,以達到組織內部彼此連通、互相傳遞資料或共用資源的目的。通常以英文縮寫LAN稱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區域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cal area network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種資料通信網路、實際包含範圍大約三至五公里,以比較不昂貴的傳輸線,如同軸電纜或雙絞線等,提供較高的頻寬,並具有交換能力。區域網路通常屬於使用者,而不是由電訊單位提供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區域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Local Area Network, LAN
作者: 莊志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區域網路」是電腦網路的一種,其分布的領域侷限於一棟建築物裡,或是像校園這種區域性的範圍內。由於距離較短,所以資訊傳送的速度比廣域網路快。
  區域網路的種類可以根據以下幾項選擇要素,作不同的組合搭配,而形成各式各樣的網路:
  1.網路的陣形(topology):常用的陣形有星(star)形、匯流排(bus)形、環(ring)形、樹(tree)形。
  2.網路的傳輸媒介(transmission media):雙絞線(twisted pair)、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與光纖(optical fibre)是主要的三種傳輸媒介。雙絞線主要是應用在星形與樹形的網路;由於比同軸電纜或光纖柔軟,所以雙絞線比較容易架設,而且原本一般建築物就有預留給電話雙絞線的管道空間,因而再架設雙絞管線也就比同軸電纜或光纖的架設來得便宜;雙絞線的傳輸上限一般是每秒一百萬位元(1 Mbps),如果加上較好的保護線路,則更可高達一億位元(100 Mbps)。同軸電纜是最常用在區域網路上的一種媒介,主要是應用在匯流排形網路;其傳輸上限是每秒一仟萬位元(10 Mbps)。至於光纖,其傳輸信號是藉由一束光線,不像雙絞線或同軸電纜是藉由電子流,也因為如此,光纖不受電磁干擾,故其傳輸的速率及距離是三者中最高也最長。
  3.存取網路媒介的控制方法(media access control method):有兩種常見的標準技術;一種是載波感應衝撞偵測的多重存取法(CSMA/CD),另一種則是控制標記(control token)的存取法。第一種存取法只用在匯流排形網路;因此,一旦有資料在網路上傳送,那所有連接在網路上的設備都可以取得;也就是說這條電纜是採用多重存取的工作模式(MA, multiple access)。任何電腦設備要透過此種網路來傳送資料前,則得先感應載波(CS, carrier sense),來確定目前是否有其他電腦在傳送資料,但若同時有多個電腦設備都發現網路是空閒的,那麼就有可能在同一瞬間將資料往網路上送,結果資料就會互相衝撞而被破壞。因此,一旦資料送到網路上之後,還得偵測一段時間,以確定是否有資料衝撞的現象(CD, collision detect);若有,則伺機重送。第二種是控制標記的存取法;網路上的電腦若想透過網路傳送資料時,則得等收到標記後,才能將資料往網路上送,而這分資料也將會被所有在網路上的電腦設備所看到,在送出這資料之後,則將標記傳給網路上的下家,如此輪流地接收標記以傳送資料。
  4.通訊協定標準的選擇:一般來說,網路的規格都會遵循大家公用的標準,以免與連接上的電腦設備和其他區域網路不相容。目前公認的標準有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參考模式(Reference Model)。
  5.應用的領域(Application domain):如工廠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或應用在校園與旅館等方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區域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
作者: 賈玉輝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群電腦及其相關裝置(例如雷射印表機、硬碟機等)分散在範圍有限地區(例如校園、大樓),利用通信鏈路(Link)相連,使之彼此互通、共用資源,如此所構成之網路,稱為區域網路。
  為期各種裝置在區域網路上能相互通信,就需使用標準之通信協定(Protocol),包括實體層和數據鏈路層之協定。採用相同標準之區域網路間,可用橋接器(Bridge)相連結;採用不同標準之區域網路間,則要用轉接器(Gateway)相連接,以進行不同協定間之轉換。
  區域網路中各節點是以鏈路相連,鏈路可為有線方式,亦可為無線方式,有線方式係用雙絞線(Twisted-Pair)、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或光纜(Fiber-Optic Cable),無線方式則用電磁波。
  就網路拓樸(Topology)而言,區域網路有下列3種基本方式:匯流排(Bus)、環狀(Ring)、和星狀(Star)。顧名思義,匯流排呈線性,環狀則構成迴圈,星狀則由一中央集線器(Hub)伸展而出。
  為期網路上各節點能順利傳送資料,一般採用下列2種方法:一是CSMA/ 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ollision Detection),即載波感應多重進出碰撞偵測方式,一種是表徵通行(Token-Passing)方式,目前區域網路產品中相當普及以乙太網路(Ethernet)即採前者;而成長快速之IBM表徵環(Token-Ring)網路則採後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區域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