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X理論 - 教育百科
X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ory X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X理論」係認為人性為負面的假設,亦即認為員工都是厭惡工作、懶惰並推卸責任,必須施行高壓統治才能使其工作的一種管理哲學。
  X理論的提出者為美國麥格雷哥(Douglas McGregor)。他於一九六○年著〔企業的人性面〕(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一書,把管理哲學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的管理哲學,稱之為X理論,一是現代的管理哲學,稱之為Y理論。在觀察管理者如何與員工相處後,他認為管理者對於人性的觀點力基於其本身對人性的假設,然後根據這些假設來對待員工。
  在X理論之下,管理者持有的假設有四項:(1)員工內心基本上都厭惡工作,在允許的情況下,都會設法逃避工作;(2)因為員工不喜歡工作,因此必須以懲罰來強迫、控制或威脅他們朝向組織目標工作;(3)員工會逃避職責,並盡可能聽命行事;(4)大多數的員工視工作保障為第一優先,並且無雄心大志。
  如果管理者所持有的管理哲學係偏向於X理論,則會對員工採取何種的激勵措施呢?答案可以馬士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 hierarchy theory)來作為說明。因為X理論認為較低層次的需要是員工需要的重心,是故管理者較會採取能夠滿足員工生理需要和安全感需要的激勵措施,例如給予員工工作獎金、工作保障、年終尾牙聚餐等。
  至於X理論管理者所可能採行的領導方式,可以布萊克(Robert R. Blake)和毛頓(Jane S. Mouton)所發展的「管理方格」(managerial grid)來加以說明。由於管理者相信人性本惡,所以他較可能採取「9‧1型」領導,亦即「權威-服從管理型」領導。在此種領導風格下,管理者僅關心生產,而不關心人員;要求達成任務和效率,但忽視人員之需求滿足,並盡可能使人的因素不致干擾任務進行。
  此外,阿幾里斯(Chris Argyris)認為X理論的觀點造成了領導者表現出「行為模式A」(behavior pattern A)。這種行為模式可能以下列兩種形式之一表現出來:
  1. 行為模式A,硬性的,以嚴肅的話、強而有力的指導性領導、嚴格的控制和嚴密的監督為其特徵。
  2. 行為模式A,軟性的,包括大量的勸說,從部屬身上「收買」到順從,仁慈的家長式作風或所謂「良好的」(巧妙操縱式的)人際關係。
  最後 ,如果以X理論和李克特(Rensis Likert)的「管理系統理論」(management systems theory)作比較,則不難發現X理論比較趨近於「系統一:剝削-權威式」和「系統二:仁慈-權威式」,而Y理論則比較趨近於「系統三:商議式」以及 「系統四:參與式」。當然,依據李克特的看法,系統一是一種不信任下屬的管理;系統二是一種對下屬抱有恩賜態度式的信賴和信任之管理;系統三是一種對下屬相當多的信任但又不完全信任的管理;系統四是一種對下屬完全依賴和信任的管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X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Theory X
作者: 俞依秀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X理論和Y理論乃是馬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於1950年代所提出對人性的兩種基本假設。馬格里格在其著作〔企業的人性面〕(Human Side of Enterprise)曾提到:「管理階層對於控制人力資源所作的理論上的假定將直接決定企業的個性;同時也將決定企業的下一代管理階層之素質」。也就是說,每一位管理者對待部屬,必有一套哲學或一套假定做為依據,馬格里格將這些假定歸併成二大類,稱為X理論和Y理論,簡單地說,X理論是假定人性本惡;而Y理論則是假定人性本善(參見Y理論)。
  X理論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在傳統的管理理論中,組織為達成其目標,常會受到專業化、標準化和大量生產技術的影響。技術性的工作被區分成許多小部分;精密的個人工作被完善的規畫;使得自動自發的精神已經降低,組織只要求其成員順應、服從與依賴,並利用各種獎勵和懲罰等壓力來達成目標。在這些過程中,許多人對工作感到陌生,並對壓力產生了反抗,部屬的反抗將有損組織的效率,因而管理者必須加上更多的限制與壓力。如此循環不已,而使得X理論似乎更加被肯定。反觀現今許多管理著作中所探討的組織原則,大多是從X理論的假定推演出來。馬格里格分析X理論,認為其有以下幾點假設:
  (一)一般人的天性是討厭工作,如果可能的話,他將盡量避免工作。
  (二)因為人的天性是厭惡工作,所以為了促使人們努力工作去完成組織的目標,必須採用強迫、指揮、或懲罰等威脅性的控制手段。
  (三)一般人比較喜歡被指揮,希望能避免負責任,他們並沒有很大的雄心,尤其注重安全的企求。
  X理論對人性做了悲觀、消極性的假設,認為人性是懶情、逃避責任的,並假定員工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定不相一致,因此必須採用權力來加以控制,也只有利用懲罰才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若管理者抱持了X理論的假定,就會對員工實施嚴密的監督和控制,以達成組織的目標。X理論可以說是反映傳統、權威式管理的觀點。
  X理論的假設和依據它所發展出來的動機理論及各種管理方法或許存在於許多組織之中,但是畢竟X理論並不能完完全全的解釋人類的天性。馬格里格因不能完全的接受X理論所做的假定,因而在其描述了X理論之後,又對管理理念及人類行為做了更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繼而提出了Y理論。(詳見Y理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X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