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極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ˋㄨˋ˙ㄉㄜㄉㄧㄥˇㄉㄧㄢˇㄉㄧㄥˇㄉㄨㄢㄖㄨˊ:「ㄋㄢˊㄐㄧˊ」、「ㄌㄧㄤˇㄐㄧˊ」、「ㄉㄥㄈㄥㄗㄠˋㄐㄧˊ」。
  2. ㄕˊㄈㄣㄈㄟㄔㄤˊㄖㄨˊ:「ㄐㄧˊㄉㄚˋ」、「ㄐㄧˊㄒㄧㄠˇ」、「ㄐㄧˊㄐㄧㄚ」、「ㄐㄧˊㄩㄢˇ」。
  3. ㄐㄧㄣˋㄌㄧˋㄖㄨˊ:「ㄐㄧˊㄌㄧˋ」、「ㄐㄧˊㄇㄨˋㄩㄢˇㄊㄧㄠˋ」。
  4. ㄉㄧㄢˋㄔˊ˙ㄉㄜㄌㄧㄤˇㄉㄨㄢㄖㄨˊ:「ㄉㄧㄢˋㄐㄧˊ」、「ㄧㄣㄐㄧˊ」、「ㄧㄤˊ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極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頂點、最高處。
    【例】登峰造極
  2. 地球的南北兩端。
    【例】南極、北極
  3. 電池的兩端,產生負電的為「陰極」,產生正電的為「陽極」。
  4. 窮盡、達到最高點。
    【例】位極人臣
  5. 最高的、最終的。
    【例】極度、極端
  6. 很、甚。接形容詞、副詞後面。
    【例】妙極了!
  7. 表示達到最高度。
    【例】極機密、極重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君位。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聖上天飛踐極,迄茲二十有四載。」
2.盡頭、最高境界。如:「登峰造極」。《詩經.唐風.鴇羽》:「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四始之至,頌居其極。」
3.地球的南北兩端。如:「南極」、「北極」。《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
4.電池的兩端。正極指電位(電動勢)較高的一端,負極指電位較低的一端。也稱為「電極」。
[動]
窮盡、達到最高點。《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于天。」《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汝自起家守令,位極人臣。」
[副]
1.程度最高、最大的。《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郭解》:「自是之後,為俠者極眾。」
2.很、甚。前接形容詞、副詞,後面常加「了」。如:「妙極了」、「美極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房屋之正樑,居中且位置最高。《說文解字.木部》:「極,棟也。」《漢書.卷二六.天文志》:「後流星下燕萬載宮極東去。」唐.顏師古.注引李奇曰:「極,屋梁也。」

2. 中。《周禮.天官.冢宰》:「設官分職,以為民極。」漢.鄭玄.注:「極,中也。令天下之人各得其中,不失其所。」《國語.周語上》:「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3. 最高點。如:「登峰造極」。《玉篇.木部》:「極,高也。」《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汝自起家守令,位極人臣。」

4. 君位。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聖上天飛踐極,迄茲二十有四載。」《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自僖宗登極後,關東連年旱乾,田禾不熟,百姓饑餓,流徙四散。」

5. 至、到達。《詩經.大雅.崧高》:「崧高維嶽,駿極於天。」漢.毛亨.傳:「極,至也。」《楚辭.屈原.天問》:「成湯東巡,有莘爰極。」

6. 窮盡。《玉篇.木部》:「極,盡也。」三國魏.王粲〈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序〉:「殫精極慮,十年於茲。」

7. 終了、盡頭。《詩經.唐風.鴇羽》:「悠悠蒼天,曷其有極?」漢.鄭玄.箋:「極,已也。」漢.王逸〈離騷.序〉:「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8. 遠。《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漢.王逸.注:「極,遠也。」

9. 指邊境。唐.楊烱〈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極而金聲。」

10. 地球之南北兩端。如:「南極」、「北極」。《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

11. 電池之兩端,生負電者稱為「陰極」,生正電者稱為「陽極」。如:「電極」。

12. 表示程度。很、甚。如:「極好」、「極美」。《漢書.卷九○.酷吏傳.趙禹》:「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史湘雲又是極愛說話的,那裡禁得起香菱又請教他談詩,越發高了興,沒晝夜高談闊論起來。」

13. 急。同「亟」。《淮南子.精神》:「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心焦背熱,與船上人發極嚷亂。」

注音: 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極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