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算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ˋㄙㄨㄢˋㄕㄨˋㄇㄨˋㄖㄨˊ:「ㄐㄧㄝˊㄙㄨㄢˋ」、「ㄐㄧˋㄙㄨㄢˋ」、「ㄙㄨㄢˋㄓㄤˋ」。
  2. ㄐㄧˋㄏㄨㄚˋㄖㄨˊ:「ㄉㄚˇㄙㄨㄢˋ」、「ㄆㄢˊㄙㄨㄢˋ」、「ㄙㄨㄢˋ」。
  3. ㄅㄧㄠˇㄕˋㄍㄨㄑㄧㄝˇㄉㄤˋㄗㄨㄛˋ˙ㄉㄜㄧˋ˙ㄙㄖㄨˊ:「ㄙㄨㄢˋㄨㄛˇㄑㄧㄥˇㄎㄜˋㄏㄠˇ˙ㄌㄜ。」、「ㄙㄨㄢˋㄨㄛˇㄇㄟˊㄕㄥㄓㄜˋ˙ㄍㄜㄏㄞˊ˙ㄗ!」
  4. ㄗㄨㄛˋㄅㄚˋㄅㄨˊㄗㄞˋㄐㄧˋㄐㄧㄠˋㄖㄨˊ:「ㄙㄨㄢˋ˙ㄌㄜㄅㄧㄝˊㄐㄧˋㄐㄧㄠˋ˙ㄌㄜ。」
  5. ㄉㄤˋㄓㄣㄔㄥˊㄖㄣˋㄧㄡˇㄒㄧㄠˋㄌㄧˋㄖㄨˊ:「ㄨㄛˇㄕㄨㄛ˙ㄌㄜㄐㄧㄡˋㄙㄨㄢˋ!」、「ㄋㄧˇㄎㄜˇㄧㄠˋㄕㄨㄛㄏㄨㄚˋㄙㄨㄢˋㄏㄨㄚˋ!」
  6. ㄊㄨㄟㄘㄜˋㄌㄧㄠˋㄒㄧㄤˇㄖㄨˊ:「ㄙㄨㄢˋㄇㄧㄥˋ」、「ㄨㄛˇㄙㄨㄢˋㄓㄨㄣˇ˙ㄌㄜㄊㄚㄧˊㄉㄧㄥˋㄏㄨㄟˋㄌㄞˊ。」
  7. ㄐㄧˋㄇㄡˊㄇㄡˊㄌㄩㄝˋㄖㄨˊ:「ㄕㄥˋㄙㄨㄢˋ」、「ㄕㄣˊㄐㄧㄇㄧㄠˋㄙㄨㄢˋ」。
  8. ㄅㄧㄠˇㄕˋㄩㄢˋㄨㄤˋㄕˊㄒㄧㄢˋ˙ㄉㄜㄧˋ˙ㄙㄖㄨˊ:「ㄐㄧㄥㄍㄨㄛˋㄧˋㄋㄧㄢˊ˙ㄉㄜㄎㄨˇㄉㄨˊㄊㄚㄗㄨㄥˇㄙㄨㄢˋㄖㄨˊㄩㄢˋㄎㄠˇㄕㄤˋㄉㄚˋㄒㄩㄝˊ˙ㄌㄜ。」
  9. ㄅㄧㄠˇㄕˋㄎㄣˇㄉㄧㄥˋ˙ㄉㄜㄧˋ˙ㄙㄖㄨˊ:「ㄋㄧˇㄙㄨㄢˋㄕˋㄨㄣˋㄉㄨㄟˋㄖㄣˊ˙ㄌㄜㄊㄚㄎㄜˇㄕˋㄌㄧˇㄘㄞˊㄈㄤㄇㄧㄢˋ˙ㄉㄜㄓㄨㄢㄐㄧ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àn
解釋:
  1. 核計數目。
    【例】算帳、結算、推算
  2. 謀劃、策劃。
    【例】盤算、失算、打算
  3. 歸屬於、當作。
    【例】這頓飯算我請客。
  4. 推測、判斷。
    【例】算命
  5. 計策、謀略。
    【例】勝算、神機妙算
  6. 作罷、不再計較。
    【例】這件事就算了,別再計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àn
解釋:
[動]
1.核計數目。如:「核算」、「結算」、「心算」、「推算」。
2.謀劃、策劃。如:「盤算」、「失算」、「打算」。
3.屬於、當作。如:「這頓飯算我請客。」、「東西弄壞了,該算誰的?」
4.謀害。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折:「夫人教我所算了他,我可下不的手。」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三折:「有鐵旛竿白正圖了他財,又算他性命。」
5.當真、承認有效力。如:「說話算話」。《儒林外史》第六回:「這都由他麼?他算是個甚麼東西!」
6.推測、料想。如:「算命」、「我算準了他一定會來。」
7.作罷、不再計較。如:「算了,多說無益。」《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十三妹想起他那兩隻手是方纔撒溺褲襠的,連忙攔他道:『你那兩隻手,算了罷。』」
[名]
1.數目。《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上》:「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為鞭抶之,從喜怒,無常算。」
2.計策、謀略。如:「勝算」、「神機妙算」。唐.盧綸〈皇帝感詞〉:「妙算干戈止,神謀宇宙清。」
3.古代用來計數的器具。同「筭」。《資治通鑑.卷二二八.唐紀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吏執筆握算,入人室廬計其數。」
4.壽命。如:「添算一紀」。《三國志.卷六三.吳書.趙達傳》:「吾算訖盡某年月日,其終矣。」《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張委損花害人,花神奏聞上帝,已奪其算。」
[副]
1.表姑且當作是的意思。如:「他竟然如此大逆不道,算我沒生這個兒子!」
2.表期盼後實現的意思。如:「經過一年的苦讀,他總算如願考上大學了。」
3.表肯定的意思。如:「你算是問對人了,他可是理財方面的專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ǹ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核計數目。
  2. [[動] ] 設想、推測。
  3. [[動] ] 當作、屬於。
  4. [[動] ] 包含。
  5. [[動] ] 謀畫、計畫。
  6. [[動] ] 認為、看成。
  7. [[動] ] 有效力。
音讀: su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設想、推測。
  2. [[名] ] 核計數目。
  3. [[動] ] 謀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計算。《說文解字.竹部》:「算,數也。」《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列傳上》:「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為鞭抶之,從喜怒,無常算。」《水滸傳》第一○三回:「當下眾人將黃達踢打一個沒算數,把那葛敞衫、紗裙子,扯的粉碎。」

2. 古代用來計數的器具。同「筭」。《資治通鑑.卷二二八.唐紀四四.德宗建中四年》:「吏執筆握算,入人室廬計其數。」《聊齋志異.卷九.雲蘿公主》:「婦持籌握算,日致豐盈。」

3. 謀劃、計策。唐.盧綸〈皇帝感詞〉:「妙算干戈止,神謀宇宙清。」《紅樓夢》第二三回:「不想後街上住的賈芹之母周氏,正盤算著也要到賈政這邊謀一個大小事務與兒子管管,也好弄些銀錢使用。」

4. 謀害。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折:「夫人教我所算了他,我可下不的手。」《元曲選.硃砂擔.第三折》:「有鐵旛竿白正圖了他財,又算他性命。」

5. 推測、料想。《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長安西市中有個算命的老人,是李淳風的族人,叫做李知微,星數精妙。」《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也有賣麵的,也有賣茶的,也有測字算命的。」

6. 當作、當成。《儒林外史》第六回:「這都由他麼?他算是個甚麼東西!」《紅樓夢》第一五回:「秦鐘連忙起來,抱怨道:『這算什麼!』」

7. 壽命。《三國志.卷六三.吳書.吳範劉惇趙達傳.趙達》:「吾算訖盡某年月日,其終矣。」《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張委損花害人,花神奏聞上帝,已奪其算。」

8. 作罷、不再計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他用大帽子壓下來,只得捐點;也只得去勸上十戶八戶,湊個百十來元錢,交了卷就算了。」《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十三妹想起他那兩隻手是方纔撒溺褲襠的,連忙攔他道:『你那兩隻手,算了罷。』」

9. 表姑且、當作是的意思。《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作算百來弔錢講得下來,東翁也犯不著貼這一注出款。」

10. 表期盼後實現的意思。《老殘遊記》第四回:「承兩位過愛,兄弟總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

11. 表肯定的意思。《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紅樓夢》第一一一回:「營官著急道:『並非明火執杖,怎算是盜?』」

注音: ㄙ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算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