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官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tiān gu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n guān
解釋:
1.職官名。周代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總理治國大事,統御眾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又唐代曾改吏部為天官,故亦用來稱呼吏部尚書。《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原來唐時天官謫貶甚是消條,親眷避忌,不十分肯與往來的。」
2.百官、眾官。《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寢威盛容。」
3.天上神仙居官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
4.天文、天象。《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唐.司馬貞.索隱:「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瑗因留游學,遂明天官、歷數、京房易傳、六日七分。」
5.耳、鼻、口、目、形體等和外界相接觸的感覺器官。《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天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天官即自然賦予人的官能,也就是指耳目口鼻身等五官。天官一辭分別見於〔荀子.天論篇〕與〔正名篇〕,〔天論篇〕說:「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夫是之謂天官」,意思是說耳、目、鼻、口、身各具其官能,彼此不能兼代,如眼睛能看不能聽,耳朵能聽不能嗅,可稱之為自然賦予人的官能,也就是人與生而俱的官能。天官不僅與外物相接,產生視、聽、嗅、味、觸等功能,同時也自然地辨識外物性質,進而產生概念,〔正名篇〕說:「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約名,以相期也。形體色理以目異,聲音清濁調竽(笑)奇聲以耳異,甘苦鹹淡辛酸奇味以口異,香臭芬鬱腥臊漏庮奇臭以鼻異,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意思是說人靠天生五官以辨別事物的異同;凡屬同類事物,則與之相接的自然官能也相同(如眼見色,凡是顏色,皆可由眼認知),因此相互比擬便可自然通曉(如以鹽之白喻雪之白)。以共相約定名稱,即形成概念,即可利於未來意念的溝通。以上是指同類事物可產生共相、概念,可約定共名。就其相異之處而言,感官知覺的立即接觸,自可辨識物體性質之不同:如眼睛可立刻看出事物的形狀與顏色之不同;耳朵可以立刻聽出聲音的清濁、曲調變異的不同;舌頭立刻可以嚐出甘甜苦鹹、淡辛酸奇等口味的不同;鼻子立刻可以聞出香臭芳鬱腥臊等臭味的不同;身體立刻可以觸知疾養寒熱、滑澀輕重形狀的不同。
  由上述可知,荀子認為天生五官是人辨識外物異同的憑依;既是認識事物性質所必須假借者,也足形成共同概念、名稱所必須倚靠的基本官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