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 - 教育百科
〔 | |
中 | |
山 | |
自 | |
然 | |
科 | |
學 | |
大 | |
辭 | |
典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陳友民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李熙謀、鄧靜華、易希陶編輯。民國62-64年(1973-1975)間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 該書係商務印書館編印的三大部辭典之一,另兩部分別為〔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和〔中正科技大辭典〕。 該辭典之內容,主要有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9個學科,另外再加上自然科學總論1卷,總共10卷。茲為明瞭起見,製表簡述各卷主編者及編制形式如以下附表。 其中凡採字順形式編排的辭典,其正文部分,均按所收錄之詞條中文筆畫順序編排。每一詞條以中文詞加註英文為條頭,單獨排印一行,以資醒目;釋文則另行起排印,除以簡要的中文加以釋義外,必要時配以圖片,以補文字敘述之不足。各卷書末均編有索引,分中英文兩種。 凡採章節形式編輯的辭書,因各卷卷末均編有中英文索引,因此也頗便查檢參考。 各卷所收名詞或術語,均以國立編譯館頒布的譯名為準;間有部分採用作者的譯名。 該辭典各卷體例、特點,以及內容多有不同,茲為便於參閱,簡述如後。 第1冊為自然科學概論與其發展,主要敘述數學、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學科之發展史;其中對中國之數學、化學、地球科學等學科發展史,尤其側重敘述。 第2冊為數學,收錄詞條凡1,500餘條,以純數學為主,至於有關應用數學的詞彙,則未收錄。收錄之詞條係仿日本〔岩波數學辭典〕之例,以中條目為主,即將小條目詞條匯集於主條目詞條之下;但部分詞條,也採取了小條目主義。 第3冊為天文學,內容分為3編:第1編為近代天文學圖解,第2編為近代天文學事類及辭類,第3編為中國天文學述要;另有附錄11種,大抵是與天文學有關的數據,以及中西星名對照表等材料。 第4冊為物理學,所收詞條以普通及常見的物理名詞、重要定律和定理,以及重要的物理現象為主。涉及的範圍,以古典物理、氣體運動論、統計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基本粒子與高能物理、固態物理、離子體物理(電漿物理)、低溫物理等學科為主。至於天文物理及宇宙學的名詞,則未收錄。另有附錄8種,收錄物理學重要之數據,以及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簡表等材料。 第5冊為化學,編纂的體裁,係參考G.L. Clark[The Encyclopedia of Chemistry]一書。所收詞條的範圍,涵蓋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放射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農業化學、高分子化學等學科部門。 第6冊為地球科學,內容主要敘述太空地質學、超高層大氣學、氣象與氣候、海洋學、陸水學、測地學及製圖學、地形學、普通地質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岩石學、土壤學、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堆積學、古生物學、地質年代學、地史學及區域地質學、礦床學、野外地質學、中國地質學等部門。 第7冊為生物學,主要敘述生命的起源、瀘過性病毒、細胞、細胞生理、生殖、細胞分化、演化、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等問題。 第8冊為植物學,主要內容為總論、植物形態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地理學、花粉學、植物分類學等7部分。其中植物分類學,以臺灣所產之資料為主;各大群植物之分類,採恩格納(A. Engler)分類系統;被子植物之分類,採哈欽遜(J. Hutchinson)分類系統。 第9冊為動物學,內容分為總論、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3部。總論部分,探討動物胚胎學、動物組織學、比較解剖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態學;無脊椎動物部分,分門敘述原生、海綿、扁形、紐形、棘頭、環節、節肢、軟體、半索、棘皮、脊索等23門動物;脊椎動物部分,分綱敘述魚類、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動物。 第10冊為生理學,收錄詞條約1,000條,涉及的內容範圍,主要為胃腸運動、感覺器官、循環系統、血液、內分泌、腎臟、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電解質及細胞膜、肌肉、消化酵素及新陳代謝等。所收詞語以一般常見者為主,凡過於專門或偏向醫學之名詞,則未收錄。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山自然科學大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