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弟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ㄍㄨㄥ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一]dì[二]t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ㄡˋㄔㄨㄕㄥ˙ㄉㄜㄊㄨㄥˊㄅㄠㄋㄢˊㄗˇㄖㄨˊ:「ㄒㄩㄥㄉㄧˋ」、「ㄅㄠㄉㄧˋ」。
  2. ㄑㄧㄣㄑㄧㄓㄨㄥㄋㄧㄢˊㄐㄧˋㄅㄧˇㄗˋㄐㄧˇㄒㄧㄠˇ˙ㄉㄜㄊㄨㄥˊㄅㄟˋㄋㄢˊㄗˇㄖㄨˊ:「ㄅㄧㄠˇㄉㄧˋ」、「ㄊㄤˊㄉㄧˋ」。
  3. ㄔㄥㄅㄧˇㄗˋㄐㄧˇㄋㄧㄢˊㄐㄧˋㄒㄧㄠˇ˙ㄉㄜㄊㄨㄥˊㄅㄟˋㄆㄥˊㄧㄡˇㄖㄨˊ:「ㄒㄧㄢˊㄉㄧˋ」、「ㄖㄣˊㄉㄧˋ」。
  4. ㄇㄣˊㄊㄨˊㄒㄩㄝˊㄕㄥㄖㄨˊ:「ㄉㄧˋㄗˇ」、「ㄊㄨˊㄉㄧˋ」。
  5. ㄉㄨㄟˋㄊㄨㄥˊㄅㄟˋㄆㄥˊㄧㄡˇ˙ㄉㄜㄗˋㄔㄥㄖㄨˊ:「ㄩˊㄉ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稱謂:(1) 稱同胞男子先出生者為「兄」,後出生者為「弟」。
    【例】么弟、胞弟、令弟 (2) 稱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
    【例】堂弟、表弟、妻弟 (3) 對同輩朋友的自稱。
    【例】愚弟 (4) 稱比自己年紀小的同輩朋友。
    【例】仁弟、賢弟
  2. 門徒、學生。
    【例】弟子、徒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同「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稱謂:(1)稱同胞男子先生者為「兄」,後生者為「弟」。如:「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傳.隱公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也稱為「弟弟」。(2)稱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表弟」、「妻弟」、「族弟」。(3)古代亦稱女子後生者為「弟」。即妹。《孟子.萬章上》:「於衛主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呂后弟呂嬃之夫。」(4)對同輩朋友的自稱。如:「愚弟」、「閣下海量,小弟自嘆弗如!」《紅樓夢》第二回:「雨村忙亦笑問:『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5)稱年少於己者的同輩朋友。如:「仁弟」、「賢弟」。
2.次序、等第。《呂氏春秋.貴直論.原亂》:「亂必有弟:大亂五、小亂三。」《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徙雲陽、平陵縣,以高弟入為長安令。」
3.門徒、學生。如:「弟子」、「徒弟」。唐.賈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謂孔門之弟,洙泗遺徒。」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儒家稱敬順兄長、友愛兄弟的倫理道德為「弟」。同「悌」。《禮記.大學》:「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
[動]
敬愛兄長。同「悌」。《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副]
但、且。《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稱謂。稱呼比自己晚出生的男子。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稱謂。稱呼比自己晚出生的男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ㄧˋ

1. 次序、等第。同「第」。《說文解字.弟部》:「弟,韋束之次弟也。」清.段玉裁.注:「引伸之為凡次弟之弟。」《呂氏春秋.貴直論.原亂》:「亂必有弟:大亂五、小亂三。」《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朱博》:「徙雲陽、平陵縣,以高弟入為長安令。」

2. 稱謂:

⑴ 稱同胞男子中年紀較幼者。如:「胞弟」、「舍弟」。《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左傳.隱公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史記.卷一○○.季布欒布列傳.季布》:「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

⑵ 稱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堂弟」、「族弟」。《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蔣琬》:「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紅樓夢》第四九回:「後有薛蟠之從弟薛蝌,因當年他父親在京時,已將胞妹薛寶琴許配都中梅翰林之子為婚,正欲進京發嫁。」

⑶ 古時稱女子後生者。同「妹」。《孟子.萬章上》:「於衛主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呂後弟呂嬃之夫。」

⑷ 稱年少於己者的同輩朋友。如:「仁弟」。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豈有恨哉!聊為大弟陳其苦懷耳。」《三國演義》第三四回:「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失此好機會。」

⑸ 對同輩朋友的自稱。如:「愚弟」。唐.王季友〈觀于舍人壁畫山水〉詩:「于公大笑向予說,小弟丹青能爾為。」《紅樓夢》第二回:「雨村忙亦笑問:『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

⑹ 門徒、學生。如:「弟子」。唐.賈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謂孔門之弟,洙泗遺徒。」《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師父平日無書不讀,直是皓首一經,也不得一名半職。便在鄉裡教著徒弟,也甚得濟事。」

㈡ㄊㄧˋ

1. 敬順兄長、友愛兄弟的行為、道德。通「悌」。《禮記.大學》:「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2. 「」:和樂平易。《詩經.小雅.蓼蕭》:「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儒林外史》第四回:「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亦作「愷梯」。

3. 但、且。《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

注音: ㈠ㄉㄧˋ ㈡ㄊ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